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眼睛是一个最关键的中介,因为很大的视野到了视网膜上,实际上只是很小的一块颠倒的映像,这块映像转变成电讯号进入大脑,在大脑里面组合成可以被心理感知的图像。
这种图像在我们闭上眼的时候是若隐若无的、变动不居的,是具体的、不完整的、多因素的。
它是眼睛看到的表象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可以随机组合和改变的,是我们进行形象思维的基础性的心理运作。
这种表象记忆狗和猫也有,它们有很好的对人脸的识别和对主人的记忆。
但它们不能运用这个记忆来做推理思考。
相比而言,“图”
是理解性的,是在客体对象之具细表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抽象性思考的结果。
这里说的抽象性思考,其实也不是很准确,这个“抽”
字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图”
是不能直接从“像”
上面抽取出来的。
例如,在一个圆形的球体上抽不出一个平面的几何圆。
这里面有一个匹配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被艺术家和研究者忽略。
因为眼睛所看到的“像”
特别复杂,是多因素和多种偶然光色的复合体,你若要将其在画面上呈现出来,需要非常复杂的技巧。
小孩要画坐着的妈妈,其实是画不出来的,因为他没有技巧。
他只能画一个圆圈算妈妈的脑袋,画一个方块算妈妈的身子,画两条直线算是腿,这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站着的妈妈,这就是“图”
。
这个“图”
和坐着的妈妈的形态几乎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图”
不是从坐着的妈妈的表象上抽取出来的,而是在小孩的大脑中通过理解和匹配组合构成的。
这样的由理解构成的简单图形,小朋友和原始人类通过比对匹配基本上都会画,但狗和猫不会。
这些简单图形经过流传逐步稳定下来,在文明发展过程中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形成比较复杂的程式,这种程式化的带有指代性的系列符号,就是“图”
。
“像”
与“图”
的区别在现代视觉心理学中似乎也没有做过学理上的区分,我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做中西绘画的比较,认真对此做了思考,提出了“具细表象”
和“概略表象”
两个概念来加以区分,在三年前做笔墨讲座的时候又提出了“像”
与“图”
的区分,意思差不多。
但这两项区分非常重要,它不仅用来说明中国和西方两大绘画系统的不同,而且用来说明西方的古典―现代转折和中国的宋―元转折,我提出的这两项绘画心理学区分,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作为工具非常管用。
我的外孙女,开头连这个圆圈也不会画。
她乱涂一通,说这就是了,她妈妈说不对、不像,她就涂了很多,她妈妈说这个有点像,她就知道这个有点像,她妈妈让她再画一个,但是画得又不像,让她再画一个,这个有点像。
经过这样不断试错以后,她就建立了一个联系,知道妈妈告诉我这个东西就是脸,这个东西可以指代脸。
其实,圆圈所起的作用跟象形文字是一样的,是一个符号,一个指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图”
的生成基础是对客体对象的人为理解,而理解是只有人类才有的大脑运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