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然而,这一切在吕新这里发生了动摇。
吕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是“飘”
在空中,而是扎根在“泥土”
中的“先锋”
图式。
吕新的先锋写作当然也离不开“形式”
,但是他的“形式”
不是漂浮和虚无的,它有着坚实的乡土中国内涵,有着浓郁而强烈的本土体验。
我想,这是吕新与中国作为“类”
的先锋写作者的根本区别。
与大多数依赖“洋奶”
写作的作家不同,吕新是有根的,丰厚的本土民间资源和凝重的三晋文化传统支撑着他的先锋写作。
某种意义上,我敢说吕新对山西文学尤其对主流的“山药蛋”
派文学传统来说绝对是一个“另类”
,但是这种“另类”
又不是“天外来客”
式的另类,相反它恰恰是在传统的内部裂变、孕育、升腾而出的“另类”
,坚实的土地、喧腾的民间仍然是这个“另类”
不可或缺的资源。
我不敢想象离开了“山西”
背景的吕新会是怎么样一种状态,但我能想象没有了吕新的“山西”
文学的缺憾,因为吕新呈现了一种新的可能,一种新的参照,它不仅有助于防止主流文学范式陷入惯性和僵化,而且还标示了文学传统在否定和背弃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与再生性。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许过于抽象和武断,我们不妨以他的长篇新作《草青》(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版)为例证来完成一次对于吕新的重新发现与阐释。
我个人觉得,《草青》与吕新近期的《瓦蓝》等中篇小说一道构成了吕新小说创作某种转型的迹象。
当然,这种转型与九十年代初苏童等一大批作家的“背弃”
式的转型不同,吕新的小说似乎只是一种稍微的调整,其“本质”
一以贯之且依旧坚硬如故。
也就是说,他仍然坚信和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文学理念并不断充实着新的内涵,他没有中断或扭曲自己的文学“历史”
,而是努力赋予其一个连贯的持续性的“生长”
过程。
仿佛一棵树,它最终能长多高长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始终在生长着。
如果说《草青》与吕新从前的小说有什么差别的话,这种差别大概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即《草青》有了比从前小说轮廓更为清晰的故事,有了依稀可辨别的年代,有了面影尚能识别的人物,有了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吕新小说的“本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