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正因为此,“孤独”
这个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印痕的哲学“话语”
呈现在陈染的文学本文中就有了中国此前的各种“现代主义”
文本所未曾有过的那种体验性与生命意味。
陈染对于“孤独”
的言说本质上远离了那种“思想”
和“哲学”
意义上的讲述方式,而是把它融入了生存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感觉态度,并在对特定的“孤独者”
个体的塑造中真正凸现了“孤独”
话语的文学价值。
在此意义上,陈染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位杰出的“孤独”
守望者和讲述者,卓尔不群的“孤独”
话语方式和超凡脱俗的“孤独者”
群像是她对于世纪末中国文学的特殊贡献。
而对于“孤独”
话语的倾听以及对于“孤独者”
群像的注目也显然正是陈染提示给我们的两把打开她文本世界的钥匙。
在陈染的小说中,“孤独”
首先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弥漫性的生存氛围。
主人公们活动其中的文本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孤独者的世界,隔绝的空气阻碍着人们自由的呼吸。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主人公们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孤独的境遇中,不仅生存个体彼此之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而且甚至还彼此提防、窥视、诅咒着。
我觉得在陈染的全部小说中都一直存在着一个贯穿性的抒情主体。
从她早期的《归,来路》、《小镇的一段传说》、《塔巴老人》,到近年来的《空的窗》、《时光与牢笼》、《站在无人的窗口》、《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潜性逸事》、《无处告别》、《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等小说,主人公以自我倾诉的方式呈现也好,命名为“罗莉”
、“水水”
、“雨子”
、“寂旖”
、“黛二”
也好,尽管他们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可以是老人也可以是少女,有着不同的语符代码,但“孤独”
无疑是他们共同的生存体验和生命表征。
一方面,孤独是现实的生存世界对个体生命施加压迫的产物。
个体与社会和他人的对抗乃至敌视某种程度上正是孤独感的深刻源头。
主人公们的许多怪癖和生存恐惧事实上只有在一个适宜“孤独”
滋生和繁殖的特定氛围中才会萌生。
这方面,《无处告别》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文本。
黛二与朋友、与现代文明、与母亲、与世界的那种紧张关系既带来了她生存的那种巨大的“压力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