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在一些国家,改革属于制度改进。
在另一些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意识到,他们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经过多年实践之后并不适合自己,需要进行比较大的改革。
非民主国家也在改革,探索适应其国家现状的政治制度。
所以,认为西方的制度是终极的制度并不确切,西方的制度本身也还在演变。
再者,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多元的,那种认为所有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会演变成为西方式民主结构的单一线性的历史发展观,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与此相反,一些人则认为,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已经足够健全,没有必要加以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ldo;改革&rdo;一词包含着积极进取精神,具有非常正面的含义,但现在,其含义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在这些人眼中,&ldo;改革&rdo;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了。
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官方观点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无需变化,它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持这种观点的人似乎越来越自信。
这种思想最显著地表现在激进的左派身上。
他们认为中国现存制度远较西方的制度优越,中国应当把&ldo;中国模式&rdo;向外在世界推广。
思想分裂与对立越来越甚
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存在使得中间立场难以生存。
这可以明显地从中国社会对温家宝总理有关政治改革的谈话的对立反应中看出。
自去年&ldo;两会&rdo;之后,温家宝总理多次谈论政治改革。
作为执政者,意识到现存体制不改革不行,提倡政治改革很自然,让人们惊讶的倒是中国社会对此作出的对立反应。
激进自由派对温家宝的讲话作了自由主义的过度解读,而左派很自然对此作了相反的解读。
围绕着温家宝数次强调普世价值,自由派借此来推动西方式改革,而左派则竭力否认任何普世价值存在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在意识形态的光谱上的分裂和对立,可以说越来越明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意识形态对立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高度对立。
改革的既得利益化,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一大趋势。
从改革的意识形态、议程、政策制定到执行,各个环节都受制于既得利益。
这些年来,中国并不缺乏各方面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由各种既得利益所操控。
这些变化很难说是&ldo;改革&rdo;,因为它们只有利于增进各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对执政党整体、社会和国家利益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在很大程度上,一些既得利益已经非常强大,它们能够有效推动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的变化,同时有能力阻碍任何不利于自身的改革。
一旦当某一改革理念被认为不利于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群起而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