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楞严经》修学法要,常钦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四面,壬三、盗戒。
我们这一科,是讲到本经的四种清净明诲,也就是:正式的发明菩萨的戒法,这个菩萨的四重戒法,跟我们之前所学的五戒,乃至于出家的声闻戒,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我们在上一科当中讲到止观,对于我们修学《楞严经》的人,他的特点:就是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修《楞严经》的人,他对生命的相状,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反正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楞严经》它的整个生命是向内去观察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什么是『真如』呢?简单讲: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也就是你现在打妄想的这一念心。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
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
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这个离一切相的心性的本体先找到。
我们一个凡夫众生,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内心当中有业力──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恶业。
所以我们只要跟外境接触,你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一定有相状的,因为有业力,它就会出现相状。
这个相状,可能是安乐的、你欢喜的相状,也可能是痛苦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杂染的相状,也可能是一个清净的相状,有各式各样的相状。
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各式各样的业力,所以你跟人事接触的时候,心中有很多、很多的相状会出现。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只要是一个有形相的东西,它就是一种生灭变化之法;它是生灭变化的,而且虚伪无主,它往哪里变,你做不了主的!
当我们心中出现相状的时候,你一旦住在这个相状,你这个菩萨就躁动不安了。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学佛很久,他功课也做很多,但是他那个情绪,变化多端,你就知道这个人心中一定抓了很多的相状不放,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
所以,我们刚开始,在观照这一念心的时候,先用空观。
空观它的特点,就是直接照了我们心性的本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中本来没相状的,所以我们抓了很多相状,其实是失去我们原来的面目。
所以你修空观的人──你会慢慢、慢慢…明了的心跟相状会慢慢的脱离,把这个心中这些灰尘、这些相状慢慢的脱离…慢慢脱离,我们讲:还它个本来面目。
你本来就没有相状的,你一直要把这个相状抓住,其实是我们自己障碍自己,就是这样子。
世间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外境不会让你痛苦的,它只是一个助缘而已;外境是一个业力的显现,显出一个相状,但是接不接受、执不执着看你;要不要显现这个,是你没办法决定的,但是你要不要把它执取,这个是你可以做主的。
我们修空观的人,特点就是──
你心中的相状还是会出现,但是你慢慢、慢慢能够达到无住,你是住在一念的心性,以无住为住。
所以修空观会让一个人轻松──心无罣碍,无有恐怖,做你该做的事情。
那么你一个人修空观的人,慢慢、慢慢你的心,对这个相状,就有免疫的功能,慢慢、慢慢…离一切相。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这个是比较消极的──先把自己安住下来。
那下一个工作呢?就是:即一切法。
菩萨要发起广大的愿力,生命是要有目标的,这个时候菩萨修学假观。
假观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观察诸佛的功德,甚至于希求好乐之心;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波罗蜜,菩萨有好乐心。
第二个、观察众生的苦恼,菩萨有这个慈悲救拔的心。
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生起了两个愿望:第一个要上求佛道,第二个要下化众生。
依止这个愿力产生菩萨的动力,开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菩萨在整个生命当中,他遇境逢缘,其实他就做两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