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ldo;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rdo;,无边的虚空,无边际的空,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初看起来和空无边处定差不多,其实很不同。
无所有处定是意识自然达到的境界。
用言语只能表达到这里了,需要大智慧才能了解。
无想定是把思想排斥掉而达到无想,人的身心如木石,但有知性,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是无想。
在这个无想定的境界,这个知也是无想。
得到无所有处定的境界也是很伟大、很了不起的。
这都是三界天人的境界,当然已经超过物理现象的色界了。
这里我们顺便补充一个文学典故。
一个人修到&ldo;无何有之乡&rdo;的境界,连大沙漠都没有了,当然还有自己,那个情景一定如唐朝大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所写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中文字没有那么多的词汇,所以只能用无想定、无所有处定等等,来描述这些不同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第一个学的就是无想定,以他的聪明和能力,修了三年才修到。
然后他说这个不是道,就抛弃了。
你说你不学这个,你学得到吗?要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啊,这个境界的果报是无想天,那是无色界的高层呢!
非想非非想处定
再来就是&ldo;非想非非想处定&rdo;。
非想,不是一般的思想,没有了思想,不知道了。
非非想,并不是不知道。
这个定境是什么?与识无边处定有什么差别呢?
非想就是说不用很强烈的分别意识思想,但是它有知,有知性、知觉。
非非想,这个没有空,也不谈有,是这么一个境界。
严格讲,这个同独影境差不多。
比如当我们睡下,将睡非睡的时候,或者走路时,一件事情忘记了,脑子里忽然显现出另外一个思想,不是用心来的,这个就是独影显现出来的意识境界,跟非想非非想有类同之处。
再好比说,你很疲劳了,回家就靠在沙发上,说你没有睡,其实你睡著了;说你睡著了,你又知道,叫你时你还会回答:&ldo;我没有睡呀!&rdo;这也类似非想非非想这个境界。
再举例说,假设你观想一个菩萨或一个佛,修到身心皆忘,但又不是很清明的时候,没有用心,又好像知道这么一个境界。
所以观想时也会产生非想非非想的境界。
我们有时候修行作观想,作曼陀罗,认为到达了观想成就,其实是落入这个境界里,自己还搞不清楚。
实际上观想与识无边处定是相通的。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先修了三年的无想定,修成后,讲了四个字:&ldo;知非即舍&rdo;,知道这个不是道,只是一种功夫,用心理作成的功夫,它修得成就坏得了。
因此他走了,找到更高明的老师,修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又花了三年。
修成后又是四个字:&ldo;知非即舍&rdo;,这个也不是道,还是心理造成的一种状况,没有离开意识思想。
因此他又离开,去修其它的外道。
接著他修了六年苦行,二、三十岁的人饿得像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但苦行仍不是道。
直到最后,抛掉所有这一切,证得菩提,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这里暂时不讲了。
现在我们研究这个四禅八定的境界,初禅、二禅、甚至三禅,都还未离开生理的色阴和受范围,离不开气脉的感觉状态。
到了四禅定的境界,已经不谈气脉了,气脉已经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