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我找出1991年6月录制的我和外祖母基塔长谈的录音带。
那时候,我对苏联内务部的档案还一无所知。
现在,基塔的讲述使档案材料中的信息鲜活起来,而档案材料又给基塔的讲述补充了事实根据。
我和基塔的谈话是在悉尼蒙特费尔犹太人养老院她的房间里进行的。
她是在81岁生日后不久,为了和周围的人有更多的交往,得到更好的照顾,从我父母那儿搬到养老院的。
我请她从头开始,详细讲一讲她的父母亲、他们在白俄罗斯的生活,然后说一说她自己在哈尔滨和海拉尔的生活。
起初,她看见录音机就有点儿紧张,可是一开口讲话,就显得头脑清楚、谈吐动人,一点儿也不畏缩了。
基塔为自己不了解在白俄罗斯的生活辩解说,母亲带着她和两岁的哥哥阿勃拉姆去海拉尔的时候,她才是个6个月大的婴儿。
&ot;从什么地方去的?&ot;我问。
&ot;我说不准。
大概是某个省的某个偏僻的小村庄吧。
我想,是莫捷列夫。
很遗憾,我没有向我母亲问过更多的问题。
&ot;她叹息着说。
根据曾外祖父基尔什的档案和在莫斯科与廖瓦舅姥爷的谈话,我现在知道,那个地方是莫捷列夫瑟诺区的卢科姆尔村。
我在地图上查看奥尼库尔一家穿过辽阔的俄罗斯进入中国的长途旅行路线。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走出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的28岁的妇女来说,先坐汽车,再乘火车,穿过边界,跨越文化隔阂,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长途跋涉,这是多么勇敢无畏的举动。
也许,正是经历过这样的艰难,才使得切斯娜为以后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切斯娜是个性格坚强而有独立见解的女人。
基塔说,切斯娜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这些品格。
切斯娜的母亲在丈夫死后,独自一人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却能赚钱的小粮店,把11个孩子抚养成人。
&ot;可惜我没有翻印过我外祖母的照片,我母亲有过。
&ot;基塔说,&ot;她头戴假发,看起来真像一位贵族夫人,克里巴诺娃夫人。
&ot;
我一边听着录音,一边翻看从里加带回来的切斯娜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身穿高领女礼服,头戴一顶精巧女帽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年贵夫人的肖像。
像片背面印着&ot;明斯克,alevan法国照相馆&ot;的字样。
老夫人凝视着这个世界,犀利的黑眼睛充满自信,和切斯娜一模一样。
后来,我把这张照片拿给基塔看时,她十分诧异,并且证实,这就是我们那次长谈中她提到过的那张照片。
第39节:泪洒高尔基市(18)
作为克里巴诺娃最小的女儿,切斯娜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直到25岁才结婚。
按照小村的标准,属于晚婚。
切斯娜不是那种传统的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