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牺盟会召开了山西全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领导下进行整军,并正式加入八路军的作战序列。
经过这一番折腾,新军未能被消灭,阎锡山反倒损兵折将,丢失了四分之三的地盘,新军多达33个团的兵力加入了八路军的战斗序列。
从此,阎锡山的实际势力就只能控制晋西一小块地方了。
续范亭将军曾经嘲笑他:&ldo;阎王定下杀马计,跑了马儿又折兵&rdo;。
更令阎锡山沮丧的是,这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倒行逆施,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了广大爱国进步人士的谴责和唾弃。
许多进步人士和青年纷纷离山西而去,使一度被誉为&ldo;模范战区&rdo;的阎锡山威信一落千丈,内部也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
集团军司令陈长捷等高级军官弃阎投蒋,军队陷入了不稳定状态。
某种意义上说,&ldo;十二月事变&rdo;给阎锡山的打击与刺激甚于中原大战的失败。
他以山西的太上皇自居,认为牺盟会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不应该反对自己。
他气愤地说:&ldo;我给了他们地位,给了他们政权,给了他们兵和枪,他们却背叛了我。
&rdo;对此,赵戴文开导劝慰说:&ldo;三十年前,你不也是前清的官员吗?你的兵和枪不也是清政府给的吗?今昔事虽各异,理有相似。
&rdo;如赵戴文这样的饱学之士和忠诚下属,只用&ldo;理有相似&rdo;的笼统话给他宽心,却没有认真追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似?当时当地,阎锡山已经成了如清政府一样的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属下造反当然也就是一种正义和革命行为了。
从1940年起,阎锡山驻扎到吉县西北30公里处的克难坡。
这是一道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半公里,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山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原是一个有六户人家的小村,名叫南村。
阎锡山讲迷信,认为南村与&ldo;难存&rdo;谐音,为了表示自己坚守阵地,克服困难的决心,将其改名为克难城。
一般称为克难坡。
经过二年多的修建,这个弹丸之地成了一个窑洞迭立,可容纳二万余人的小山城。
移居到克难坡的阎锡山,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七个贫瘠小县,以及晋南和吕梁区的十多个不完整的县,其处境十分困难。
正如阎锡山自己所言:可以说是四面压迫,打击我们吃饭穿衣,被人限制我们的交通,使我们一日不得一饱,衣服不能更换。
但是,尽管条件如此恶劣,如此艰苦,阎锡山却不忘摆他的架子。
因为克难坡是山区,道路坎坷,开始时从西安买进一辆人力车,供他出入乘用。
每有出行,副官,秘书,参谋,参事,以及身边的高干们结队随从。
人丛中有提暖壶的,有拿坐垫的,有架斗蓬的,还有捶腰、捶腿的,天冷时还有持手炉的,林林总总,成为一支长长的、奇形怪状的队伍。
后来,二战区长官部专门购进一辆小汽车,阎锡山每逢外出,沿途都有卫队和当地驻军警戒。
警卫长、宪兵司令等骑着马,沿途跟随巡逻,阵势之大,在当时的中国,除去蒋介石,无人可比。
陈诚就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曾到克难坡见阎锡山。
陈轻装简从,只带秘书、副官各一人。
强烈的反差,让阎的随从们感慨不已。
阎锡山此时还虔诚地敬起了土地爷。
在他所住的两孔窑洞中间的壁上,有一土地爷的神龛,内贴&ldo;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rdo;,而外边贴着一副红对联,曰:&ldo;天天要进步,地地要划分&rdo;(指实行他所主张的兵农合一,划分份地)。
作为当时二战区的首脑所在地,不断有中外记者来参观访问,此情此景,也成为一大奇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