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复示“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
[1]。
可见当时清政府尚属开明,并无限制在一口通商的意向。
不久以后,清廷的政策就发生摇摆,在这本书中提到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实。
乾隆二十年(1755),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不堪广州行商和粤海关官吏的勒索,来到浙江宁波贸易,企图变更贸易路线,另开通商口岸。
乾隆皇帝对此很犹豫,一方面他担心外国商人在浙江活动,“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
另一方面,又无意用强硬手段,禁止贸易。
他一度考虑在浙江开辟第二个通商口岸,“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之回棹。
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例,用内务府司员设立海关,补授宁台道督理关务。
约计该商等所获之利,在广在浙,轻重适均,则赴浙赴粤,皆可惟其所适”
。
[2]
一口通商还是多口通商?这是摆在清政府面前的重大选择。
如果允许浙江开埠,中英贸易由于更加接近茶、丝产地而获得发展,江浙富庶之区将被带动起来,广州的外贸垄断体制遭遇挑战,浙江和广东在招揽贸易方面将展开竞争,很可能会引起贸易规模和中外交往的迅速变化,产生有利的影响。
可是乾隆在关键时刻,步步倒退,在一口通商和多口通商之间,在更加封闭和稍稍开放之间,选择的是前者,错误的选择,压倒了正确的选择。
在这里,偶然性也施加一定的影响。
由于要考虑浙江开埠的利弊,乾隆把原任两广总督杨应琚调任闽浙总督,要他对浙江通商进行调查。
中英贸易长期在广州进行,形成了一个包括行商、粤海关监督、广东地方官员吏役在内的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垄断了对外贸易,得利其多,不愿使贸易转向浙江。
杨应琚已任两广总督三年,正是对外贸易利益集团的主要代表。
他以粤民生计和两省海防为理由,力陈浙江通商的弊害,“再四筹度,不便听其两省贸易。”
乾隆帝接受他的建议,谕令“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藉洋船谋生,不独洋行之二十六家而已。
且虎门、黄埔,在在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至者,形势亦异,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
……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
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3]。
这道谕旨加强了闭关措施,形成了今后将近一个世纪内一口通商的不变格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