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可是,倘若我们依照东林君子们平日里抨击他人的方式来推断,如果仅仅因为倪元璐与正妻离异这件事,就能够给他安上个“陈世美”
这般不堪的声名,那对他的弹劾都算是从轻发落了。
显而易见,这一点充分体现出了东林党一贯以来的行事风格——对待别人严苛至极,而对于自身却是宽容放纵、毫无约束。
第三项罪名则是发生在刘孔昭担任操江提督期间。
众所周知,按照东林君子们的观点来看,自明代中后期起,“以文制武”
已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是在提督操江这样重要的职位上也毫不例外。
通常情况下,会由功勋卓着的臣子来统领兵营,而御史和文官们则从旁协助管理,说白了也就是对这些勋臣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然而,刘孔昭由于始终有文官在侧掣肘,导致他难以实现各方力量的统一协调。
令文官们意想不到的是,最终他居然成功地将操江御史驱逐出位。
如果单纯从制度层面去考量,或许这一行为的确有不妥之处。
但只要我们稍稍思考一下明末那些文官们的品行与操守,便不难理解为何笔者会选择站在刘孔昭这边了。
至于第四项罪名,则是关于他排挤史可法、簇拥马士英以及阮大铖一事。
关于这点,咱们在前文中其实已经有所提及。
说到底,这仍旧属于东林复社那帮所谓“君子”
们内部的权力争斗罢了。
刘孔昭顶多只能算是这场朝堂之争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已。
若有人因此就指责他是奸臣,那说出这种话的人简直就是厚颜无耻至极!
要知道,此时此刻,这帮口诛笔伐之人早已剃光了头发,心甘情愿地跑去做了清朝的官员啦!
实际上,在弘光朝时期,党争之激烈堪称严重至极。
然而,将这一切归咎于刘孔昭一人显然有失偏颇,东林复社、勋贵群体以及马士英和阮大铖等各方势力皆难辞其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林复社对于弘光朝的急速败亡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彼时的刘孔昭,已然成为南明勋贵中的翘楚人物。
他不仅与首辅马士英结为同盟,更手握重兵,权势滔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权倾整个弘光政权。
身为勋贵之首,刘孔昭自然渴望能够进入内阁参与辅政。
但那些文官却以从未有过勋臣入阁的前例为由,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可就在吏部尚书张慎言提议起用吴兢、郑三俊等文官入阁时,刘孔昭却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
随后,他更是纠集了众多滞留在南京的勋贵们一同现身朝堂之上,公然指责张慎言等人为阴险狡诈的小人,只知道推荐文官,完全瞧不起他们这些勋臣武将。
其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当初我想要入阁之时,你们百般阻挠,如今轮到文官入阁,你们倒是欣然应允。
文官们同样不甘示弱,他们言辞激烈地指责勋臣们不仅没有想着前来救驾勤王,反倒趁着国家陷入混乱之际,大肆拥兵自重,肆意妄为,给国家带来无尽的灾祸和混乱政局。
于是乎,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文武对峙局面。
然而,俗话说得好:“枪杆子里出政权!”
那些手握重兵的勋贵们显然占据着绝对优势。
在这般咄咄逼人的态势之下,弘光帝无奈至极,只得将张慎言革去官职。
没过多久,就连与史可法齐名的“南中三贤相”
中的高宏图和姜曰广,也都遭到排挤而被迫离开朝堂。
如此激烈的内部争斗,直接导致弘光政权从诞生之初便欠缺应有的稳定根基。
到了弘光元年五月,清军在扬州成功击溃史可法所率领的军队之后,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丹阳、句容等要地,并一路长驱直入,直奔南京而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曾被崇祯帝倚重视为股肱之臣的忻城伯赵之龙、抚宁侯朱国弼以及钱谦益等人,竟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