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白杨演技更加纯熟、创作力最旺盛时期。
她先后主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满人间》、《冬梅》等多部影片,塑造了许多富有中国气派的妇女的优美、鲜明、动人的形象。
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分别举办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演员评选活动。
在两家报社公布的五部最受欢迎的影片中,白杨主演的《祝福》和《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
在评出的五位最受欢迎的演员中,白杨又独占鳌头。
因此有人说她是建国以来最早被评出的最佳演员。
30年代《十字街头》公映后,有人预言她&ldo;将成为中国的新影后&rdo;,她终于以自己的勤奋和创造,使这一预言变成了现实。
当时,《北京日报》编辑部还送给她一幅荷花,是著名国画家于非盒画的,上面有郭沫若的亲笔题词:&ldo;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香色雍荣,为人民带来祝福,愿世界早进大同。
&rdo;后边两句暗应白杨主演的《祝福》、《为了和平》两部最佳影片的片名。
《沈阳日报》编辑部送给她的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用煤晶石雕刻的仙鹤,象征着她的表演艺术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她还被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如今她仍在为我国的电影事业繁荣发达辛勤耕耘
附录
附录1上海滩著名编剧导演简介
郑正秋:
郑正秋(1889‐1935),原名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
幼时举家迁上海,14岁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
及年长,渐对戏剧艺术入迷。
1910年11月开始以&ldo;正秋&rdo;为笔名,以&ldo;丽丽所戏言&rdo;、&ldo;丽丽所伶评&rdo;等为题,在于右任办的《民立报》上发表戏剧评论,从此开始了与戏剧界的紧密联系。
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首次涉足影坛,即为新民公司提供了他的第一部电影脚本《难夫难妻》。
此后10年,他一心扑在新剧的创作和演出上,并发下宏愿,要振兴新剧。
但新剧由于其本身难以克服的弱点,走向没落已是必然,郑正秋回天乏力。
1922年,明星电影公司的创建,使他终于在影坛一展才华。
1922年‐1935年这13年中,郑正秋为&ldo;明星&rdo;编导或参与编导了50余部影片,其中优秀之作,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姊妹花》等。
对于郑正秋来讲,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说郑正秋以其作品影响了甚至左右了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的风格和发展方向并不过份,许多电影公司的创作人员的确是唯其马首是瞻,他的创作实践,为最初的中国电影传统定下了基调。
郑正秋能有如此作为,靠的是独具慧眼的题材选择和独具匠心的创作方法以及导演手法。
郑正秋的作品从题材上分大致有二:一是为人生而创作,为受压迫者尤其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鸣不平;二是为金钱而创作,为迎合观众心理,编写一些无伤大雅的武侠、传奇剧本,以取得可观的票房收入。
纵观郑正秋的电影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始终执著于人生问题,尤其是妇女问题的一条清晰的线索,并由此构成他创作的主流,这在同时代的名编导中是不多见的。
之所以能如此,与他始终坚持电影的教化社会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而这一认识,恰恰又基于他戏剧功能的看法,萌芽于他从事戏剧活动年代的种子,在电影创作中开花结果了。
&ldo;明星&rdo;成立之初,郑正秋就提出了&ldo;长片正剧&rdo;的制片方针。
他曾说:&ldo;为弱者呜不平,这是我从事戏剧的一贯主张……所以我觅取题材,往往从为穷人叫屈的各方面着想。
&rdo;
郑正秋的实践,是对20年代影戏理论的最好注释,并使该理论更为流行。
进入30年代,郑正秋积极赞同邀请左翼文艺工作者入&ldo;明星&rdo;,并与他们精诚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