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郑正秋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观众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又得归功于他长期的戏剧活动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郑正秋在艺术上的追求始终是与抓住最广大观众联系在一起的。
他不仅了解观众,而且善于引导观众。
1925年他就提出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要分&ldo;迎合&rdo;、&ldo;适应&rdo;和&ldo;提高与改良&rdo;观众心理三步走。
他的创作正是贯彻着这一既定方针的,并由此构成了他的作品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充满人情味,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第二,富有民族特色,走出了一条使源于西方的电影艺术迅速中国化的道路。
郑正秋的为人也颇可称道,他虽身居公司要职,又是负有盛名的导演,但他待人诚恳,尤其是对演员,他在导片时,对每一个戏的镜头,都不厌其烦的解释、示范,很使人折服。
令人叹息的是,他的身体太差,自幼多病。
为治病,又染上了鸦片瘾,无法戒除。
刚届四十,即已两鬓斑白,身体羸弱不堪。
影界同仁习以&ldo;郑老夫子&rdo;称呼他。
1935年7月16日,郑正秋溘然长逝,年仅47岁。
英年早逝,影坛为之震惊,同仁为之悲痛。
明星公司为郑正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田汉挥笔写下挽联:
早岁代民鸣,每弦繁管急,议论风生,胸中常有兴亡感;
谁人舒国难,正公热水深老成凋谢,身后惟留兰桂香。
张石川:
张石川(1889‐1953),原名张伟通,字蚀川,因&ldo;蚀&rdo;含亏蚀之意,故后改为&ldo;石&rdo;。
浙江宁波人。
在张石川16岁时,父亲去世,后随舅父来到上海,在华洋公司当负责抄写的小职员。
他白天上班,夜晚则苦攻英语。
1913年,被经营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弗聘为顾问,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他和郑正秋一样,对默片时代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首先,张石川作为一们电影事业家,曾亲手创办了&ldo;新民&rdo;、&ldo;幻仙&rdo;和&ldo;明星&rdo;三家电影公司,&ldo;新民&rdo;和&ldo;幻仙&rdo;出品虽然不多,却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22年创办&ldo;明星&rdo;后,他更是呕心沥血经营了15年,直到1937年公司场地被日军占据而关门。
其间,几多曲折,几多艰辛,他硬是凭着智慧、胆识、精明外加一点巧取的作风而闯了过来。
&ldo;明星&rdo;的辉煌成果中,含有他的一份心血。
其次,作为一位电影艺术家,一位编剧、导演,其功也不可没。
张石川一生约导演过150部影片,如此丰产的名导演是不多见的。
在这150部影片中,他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片的开山之作;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以及随后一批妇女问题题材的影片使&ldo;明星&rdo;声名远扬,并对20年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导演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片;他还曾导演过左翼作家编剧的《脂粉市场》、《前程》等片。
这些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页。
张石川也极为重视研究观众的心理,但他只是为了更好的迎合观众,甚至是观众中庸俗的欣赏趣味。
这与他既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实业家有很大的关系。
&ldo;他拍电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一个字:钱。
&rdo;这就不能不有损于艺术的追求。
即便如此,要使自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作品皆为广大观众所欢迎,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探索,而张石川对电影事业是怀有一种献身精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