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竹简虽不少,但在记录的最前面,蔡邕和梁鹄都已经把条数罗列清楚,刘宏一眼便能看个大概。
刘宏先看了蔡邕的文件,满意地点头。
在已有定论的诸多内容当中,古文经占了大数,这是一个他期望看到的内容。
接着他便拿起了梁鹄的记录。
他来太学当然不是马上做决断,而是要先倾听双方的辩论。
即便是裁判,也要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否则要是士人掀桌,他决断的内容也会失去权威性。
这本质上和朝会性质类似,只不过这讨论的并非政事,而是经学。
他示意古文经这边先提要讨论的争议内容。
卢植很快给出了第一个内容:谥号。
所谓谥号,源于西周,死后盖棺定论之用。
例如汉桓帝的“桓”
便是谥号,克敌服远曰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经书中关于谥号的记载有四处:
今文经《仪礼·士冠礼》与《礼记·郊特牲》皆云:死而谥,今也。
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古文经《周礼·大行人》云:士必有爵;《檀弓》有云: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士之有谥,自此始也。
华歆作为古文经这边的代表发言。
“《周礼》中有明确记载,士人必有爵位,何来生无爵之说?即无生无爵之说,又何谈死无谥?此处乃今文经明显口述错误。”
华歆上来就直击要害。
古文经学家最大的优势便是古文经是先秦古书,有记载则必然是对的。
今文经这边众弟子面面相觑,显然他们之前对这条记载并无好的应对之言。
袁绍此时挺身而出,开口回道:“《白虎通》中有详解,解经义为‘生有爵,死当有谥也’,这与《周礼》中‘士必有爵’所载并无冲突。”
《白虎通》即是当年白虎观会议后,由班超所记录的《白虎通义》四卷。
所以其实这个问题当年就有争论,只不过之后章帝作为裁判下了定论。
杨明听到这直摇头。
汉章帝这其实是是诡论,因为这利用了数学概念之中的【否命题】。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数学水平还停留在《九章算术》的水准,否则自然知道原命题和否命题之间并无一定的真假关系,只有逆否命题才与原命题同真假。
换言之,与“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这句话释义相通的,并不是“生有爵,死当有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