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游荡者的围巾在悬崖下的岩石上被发现,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迹象证明梅尔摩斯的存在。
这便是整篇故事的梗概。
毋庸置疑,这部节奏适当、充满暗示、以艺术性的手笔刻画恐怖的作品,与‐‐引述乔治&iddot;圣慈贝利教授之言‐‐&ldo;拉德克利夫女士那具有艺术性但仍略显浅薄的理性主义,和品味差、有时匆忙草率、通常过分幼稚的刘易斯&rdo;的作品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
特别是马图林的文风尤其值得称赞。
相比其前人作品中多见的浮华与造作,其直白有力、生动鲜活的描写使这部作品着实高明许多。
艾迪斯&iddot;伯克黑德教授在她的哥特文学史研究中恰到其处地指出,虽然马图林的缺点不可忽视,他仍是最后一位,同时也是最为杰出的哥特文学作家。
这部作品出现于哥特文学晚期,因此《游荡者梅尔摩斯》未能掀起如《乌朵菲奥》或《僧侣》一般的狂热,但它依然深受读者欢迎。
如同之前的哥特作品一般,这部作品也被改编为戏剧,搬上了舞台。
v 哥特文学的余波
此时,其他作家也并未怠慢。
于是,纵使当时的英国与德国流行文学好似堆积如山的垃圾,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怪奇作品依然从中脱颖而出‐‐如马奎斯&iddot;冯&iddot;格罗斯的《神秘怪谈》(horridysteries,1796),罗切夫人的《修道院的子民》(childrenoftheabbey,1796),达克尔女士的《佐夫洛亚或荒原》(zofloya;or,theoor,1806),与诗人雪莱幼稚之情横溢的《扎斯特罗齐》(zastrozzi,1810)与《圣埃尔文》(stirvyne,1811)(两者皆为对《佐夫洛亚》的仿写)。
18世纪初,瑰丽无比的《一千零一夜》经加兰德之手译为法语引进欧洲,其中的东方故事很快便成为引领主流文坛的时尚。
其中的元素被严肃地用于寓言之中,也常常以消遣为由被谐谑文所用‐‐它固有的怪奇,加之那些只有东方人方可运用娴熟的狡黠与幽默交相辉映,吸引了整整一代文人学者,更使得源于巴格达与大马士革的名字毫无禁忌地在公众文学中传播,如同时髦的意大利或西班牙式人名在日后显赫的发迹一般。
既拥有古典文学的优点,又因东方传说的基奠而非沃波尔式哥特的俗套,有别于同类,《哈里发瓦泰克的历史》(historyofthecaliphvathek)便是受其影响的佳作之一。
这部作品由生活富裕安逸的文学爱好者威廉&iddot;贝克福特所著,原稿为法语,不过其首版以英文翻译发表。
贝克福特熟读东方传奇故事,巧妙地把握了其中气氛的精髓,而他精妙的文笔更是强有力地反映了撒拉森精神中的高贵之华丽、狡黠之世故、直白之残忍、隐晦之背叛,与阴影般的诡异之恐怖。
贝克福特娴熟的笔法出色地传达了文中邪恶的气息,即使荒诞与滑稽与之并存也丝毫没有削弱效果‐‐文章通篇如诡谲的幻影般华丽展开,而阿拉伯式拱顶之下大肆饕餮的骷髅则发出阵阵狂笑。
故事讲述了哈里发哈龙的孙子瓦泰克,希望获得无上的权利、知识与欢愉‐‐这些正是驱使传统哥特反派或拜伦式英雄(两者其实本质相同)的动力‐‐而饱受野心的折磨。
在一位邪恶天才的引诱下,瓦泰克开始在伊比利斯‐‐穆罕默德式恶魔那火焰缭绕的地下宫殿中,搜寻史前苏丹诸王宏伟华丽的宝座。
文中的诸多描述‐‐如瓦泰克的宫殿与其消遣玩乐之景,以及他精于算计的母亲女巫卡拉希斯的高塔,塔内长着五十一只眼睛的女黑奴,瓦泰克前往伊斯塔卡尔(波斯波利斯)(28)那阴森恐怖的遗迹的旅途;还有他途中强娶来的妻子、鬼灵精怪的诺容尼哈尔,灼眼的月光下伊斯塔卡尔古老的高塔与残破的庭院,与伊比利斯宏伟可怖的殿堂,和其中每一位被美丽的承诺所引诱,永世在痛苦中游荡的受害者,右手时刻抚于熊熊燃烧的心口之上‐‐则是使这部作品成为英文文学经典的杰出怪奇要素。
无独有偶,《瓦泰克断章》(epideofvathek)的三个章节更是值得一提。
作为在伊比利斯的殿堂中游荡的受害者的陈述,作者原先计划将这些章节穿插于正文中,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也因此未能出版,直到1909年学者刘易斯&iddot;梅尔维尔在创作其传记《威廉&iddot;贝克福特:生平与书信》(lifeandlettersofwilliabeckford)收集资料时才被重新发现。
虽然如此,贝克福特的作品仍旧缺乏纯正怪奇作品应有的朦胧神秘感‐‐相反,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拉丁式的准确与透彻,并因此与令人恐慌的惊骇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