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其三,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完整线索看,徐 等移民作家较好地在当代文学阶段延续了国统区和五四文学精神传统,而同时代的大陆文学则基本上割断了与五四文学的血缘联系只是片面地延展了延安文学的传统。
如果我们要完整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线索,要完整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徐 这样的移民作家的参照价值是无以替代的。
其四,徐 在香港时期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就,被称为“香港第一作家”
,还一度有人提名让他竞争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艺术探索上的功力当然是相当深厚的。
但徐 同时又是一个极受欢迎的“畅销作家”
,徐 把现代主义浪漫化、大众化的努力应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值得珍视和总结的一条艺术经验。
他真正为我们拆除了“雅”
、“俗”
对峙的樊篱,其“雅俗共赏”
的成功经验甚至对我们八十年代以来的那些先锋派作家如何走出困扰中国文学数十年的所谓“曲高和寡”
的艺术怪圈也有着有益的启示。
其五,在纷繁混乱的二十世纪,我们的作家为历史、现实、政治等等而付出了沉重的文学代价。
徐 的成功为中国作家如何保持艺术上的纯洁性、创作风格的独立性和对于现实的超越性提供了异常宝贵的经验。
(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1期)
第三章生存之痛的体验与书写(1)
———论陈染
我早已惯于在生活之外,倾听我总是听到你,听到你,从我沉实静寂的骨中闪过。
一个斜穿心脏的声音消逝了,在双重的哭泣的门里。
只有悒郁的阳光独步,于平台花园之上和死者交谈。
———陈染《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陈染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确实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言说价值。
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她所呈现的与九十年代的总体文化语境大相径庭的一部部小说文本之中,而且更直接的从她卓尔不群的小说写作姿态上标示出来。
陈染对于小说实验性、先锋性和新潮性的偏执与坚守,使她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某种极端的意味,并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种文化潮头所无法回避的一种尖锐存在。
而对我来说,陈染在九十年代的无限风光则无疑坚定了我对于中国当代新潮文学的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判断。
我不同意评论界不绝于耳的那种关于新潮小说在八十年代末就早已死亡和终结的断语,而是认为新潮小说在九十年代以后正进入一个新的复兴发展阶段。
这方面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新生代新潮小说作家的涌现,陈染、鲁羊、韩东、朱文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我看来,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之所以在商业主义的全面围困中依然能够取得超越八十年代的巨大成就,本质上讲就正得力于这些新生代作家的风格独具的个人化创作。
离开了新生代作家的写作,九十年代的文学本文不仅必然的会黯然失色,而且简直就无法想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世纪末中国文学的研究和评判注定了就不能回避对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群的审视和阐释。
而具体到作家个体来说,陈染在新生代一族中又似乎尤为引人注目。
她的自由写作的文人姿态、纯粹而又边缘化的女性文本经验以及前卫性的话语方式都无疑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方奇异风景。
正因为如此,对于陈染文本世界的进入和言说就既是我们剖析她个人化的艺术范式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又是我们整体性地阐释新生代作家的一个逻辑层面和学术视点。
与时下商业大潮中的各种欲望化的生存狂欢景观不同,陈染的小说呈示的却是一幕幕带有终极意味的人类悲剧性生存景象。
她把自己孤立于欢乐的人群之外,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体验和言说着掩盖于生存表象背后的那种生存之痛。
我不知道,当代还有没有哪位作家会如陈染这样专注于对生存痛苦的发掘和书写,但我敢肯定,在“生存之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