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rdo;话说得非常地严重,危急存亡。
但是通常的理解,都理解为外部的压力,北边有曹魏,虎视眈眈;东边有孙吴,不怀好意。
而益州这个时候,也就是蜀汉这边,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已经先后去世了,人才也匮缺。
所以感到很危急,这是通常的理解。
其实这个时候的蜀汉政权,还有一个危急,这就是他们的内部矛盾。
蜀汉政权的问题就在于它内部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也正是这个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所以诸葛亮接过了刘备交付的这个重担以后,除了要处理好他和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以外,他还必须处理好蜀汉政权当中他的同僚们,那些来自不同的阵营、代表不同政治派别和集团利益的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和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之间的严重分歧,最后导致李严被废。
那么李严被废又是怎么回事?在李严被废的事件当中,隐含着蜀汉政权怎样的内部危机和隐忧呢?请看下集‐‐难容水火。
第三十八集难容水火
刘备在永安托孤之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ldo;亮正严副&rdo;的辅臣结构,也就是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
但刘备去世以后,李严不仅没有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难容水火。
易中天先生在以前的节目中曾经讲到,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发兵攻打吴国,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不久病逝于永安。
在病逝之前,刘备精心安排了后事,留下了一个&ldo;亮正严副&rdo;的辅臣结构,也就是以诸葛亮为正,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幼主刘禅。
从这个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也是蜀汉的重臣。
但李严在刘备死后,不仅没能起到辅臣的作用,在八年之后还被废黜和流放。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蜀汉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幼主刘禅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想独揽大权、排除异己,还是另有原因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ldo;难容水火&rdo;。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处理的第一种关系,就是他和刘禅的君臣关系。
这一集我们要讲诸葛亮如何处理他的同僚关系。
而在诸葛亮的诸多同僚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严。
李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同为顾命,并受遗诏。
《三国志&iddot;先主传》记载得非常清楚,刘备临终之前&ldo;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rdo;也就是说刘备托孤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
而且,&ldo;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rdo;还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iddot;李严传》里面。
这样的一个托孤结构或者说辅臣结构,和孙策死后江东集团的情况非常相似。
孙策托孤于谁呢?长史张昭;然后呢?周瑜为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两个结构的比较。
在孙策那边,是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在刘备这边,是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
长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
中护军和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
也就是说,孙权这边是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张昭为文、周瑜为伍;在刘禅这边,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文,李严为武。
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这真是何其相似乃尔。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说他希望李严能够起到当年周瑜的作用。
李严的地位能不重要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