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她老人家快人快语,热情乐观,性格挺像我母亲,我们自然相谈甚欢。
谈的范围极广,南朝北国,东海西洋,逮啥谈啥。
对台湾一些比较露脸的成就(篇幅有限且有目共睹,恕不罗列),我竖大拇指说好,多好啊。
老太太却不满意:不行不行,糟心的事也挺多,那口吻像是一位胸怀全局的高级长官。
我并不认为可笑,因为我恭维老太太面相年轻时,她也会一迭声地说不行。
当然,争执还是有的,尽管不很激烈。
比如有一次,提到简化字的问题,老太太就很不屑:你们大陆啊,尽胡来。
好好的汉字,用了几千年,说改就改,丢胳膊拉腿的,还得从左往右看,别扭不别扭?
我听了有点儿不乐意:你们的繁体当然好了,不但消磨时光,还锻炼体力,而且从右往左看,宇里行间遇到洋丈或者阿拉伯数码‐‐这些都是从左往右看,你们的脑袋就往这边一甩,然后再往那边一甩,知道的说你在读书,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跳探戈呢。
老吴太太朗声大笑,并不以为忤,反而称赞我口才好,说大陆出来的口才都好,难怪台湾连推带挡,磨磨蹭蹭,不愿意跟北京谈判。
她的嗓门非常豁亮,这一点也像我母亲。
不论是夸我们,还是训(东北土话叫&ldo;狠叨&rdo;)我们,母亲一律高门大嗓,余音绕梁。
甚至&ldo;丈革&rdo;中说当局的怪话,余音也敢绕梁,害得天天换批斗的父亲胆战心惊,一再哀求:小点儿声,小点儿声。
两位东北妇女的区别在于,母亲嫁的是共产党,老吴太太嫁的是国民党。
这一嫁,注定了她大半辈子呆在远处,想念家乡又够不着家乡。
我说,为啥你们的嗓门都那么大?
老吴太太:小子,松辽大平原你知道吧?宽宽绰绰的,亮瓦晴天的,又没墙又没盖儿,人就爱敞开嗓于可劲儿喊,这样才痛快。
我们虽同操乡音,互听不厌,但有时也会遇到语障,谈话就卡了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为嘴或耳朵出了毛病。
细一问,却原来布希是布什,卡斯楚是卡斯特罗,飞弹是导弹,便当是盒饭,徐蚌会战是淮海战役,大陆沦陷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于是她笑我,我笑她,笑过之后每每发问:刚才吾们谈到哪儿了?
店主允诺的那盘东北片,姗姗的,终于进货了,竟是我在文化一元时代看过无数遍的黑白老片‐‐《铁道卫士》,里边的台词熟得都能背下来。
我对老太大说,这盘真还就挺不错,是在吾们沈阳拍的,有中街百货大楼,还有中山公园,你老先睹为快吧。
老太太说演的啥内容,我说防奸反特,反你们国民党。
谁们国民党?老太太说,你看我像国民党吗?我要是说了算,国民党也不会有今天。
我和老太太都不是政治人儿,好不容易碰到一起,理应多聊点儿别的。
美国一般民众,该吃饭吃饭,该娱乐娱乐,没事谁扯政治干嘛?我曾问一个修车老头儿谁是国务卿,老头儿一翻白眼:我有必要知道他是谁吗?然而我跟老吴太太却很蹊跷,两人不管唠什么,三弄两弄总弄到政治上,仿佛我们兴冲冲赶到音像店,是来参加例行的干部学习活动。
这老太太发言极踊跃,心得体会也多,有一些我听来相当新鲜,甚至匪夷所思。
比如她指出,&ldo;八一五&rdo;光复后,应该把张学良放出来,派他回东北主事,这样共产党就不好意思打了。
谁知老蒋错了一步棋,把陈诚派了出来。
陈诚这个人哪,大&ldo;正&rdo;,喜欢清水养鱼,伪满军队送上门都不要,嫌人家不干净,结果可倒好,全让林彪接过去了。
林彪还嫌兵不够,就把炕烧得滚烫,让农村小伙儿都坐上去开会,讨论抽丁的事。
庄稼院的人顾家,不愿跟解放军走:可是炕太热,屁股烙得直冒烟儿,一挪窝儿,得,人家说你表态了,主动要求上前线。
我觉得她这么说,有点儿抹杀人民的积极性,就反驳道,老百姓其实最不愿当的是中央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