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问:我看过您写的自传,包括您的北大岁月那一段,我感觉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有一个适应不适应的问题,这和人文精神关系不大,因为在您那个时代,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好像多得多,但是对社会也是无能为力。
您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怎样适应社会?像于丹这样适应的,可能只是一个知道分子,您怎么评价这样的知识分子?
答:知识分子如果只是适应社会,还要知识分子干什么?知识分子的责任在于坚持人文精神,坚守人类那些最重要的精神价值,包括人性层面的善良、丰富、高贵,社会层面的自由、正义、公平等等,为此必须和社会保持一个距离,对于违背这些价值的倾向进行批判。
所以,你说的对于社会适应不适应的问题恰恰和人文精神有很大关系,而不是关系不大,一个知识分子不去适应社会,正是因为他有人文精神,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立场。
当然,你说的对社会无能为力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虽然反对社会的某种主流倾向,却无力改变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第一,改变社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许多力量作用的结果,他的努力也加入了这个合力;第二,即使暂时改变不了社会,他没有被社会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就。
问:我是华南农业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很高兴今天能够听到您的演讲。
您谈到信仰的问题,说中国没有本土的宗教,我认为儒家文化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当中,您不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宗教?还有道家算不算中国的本土宗教呢?中国人信的佛教、道教都是很实用的,你信仰它是对它有所求,而西方人似乎比较空灵一些,中国人的确比较务实一些,但是为什么我们这种务实的信仰就不是信仰呢?
答:我要反问一句:务实的信仰还是信仰吗?信仰一定是务虚的,解决的是灵魂的问题,终极意义的问题。
这样来看,我认为儒家和道家都不成其为宗教,因为它们都不是灵魂对终极意义的追问。
你说道教务实,的确如此,它想通过炼丹、练功做到长生不老,追求的是长生不老、肉体不朽,无关乎灵魂,而这恰恰说明它不具备信仰的品格。
但是佛教不同,佛教本来是十足务虚的,是要透彻地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它是被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今天的中国人弄得实用了,离佛教的本义已经很远了。
第41章我们都是幸存者(1)
‐‐对生命和灾难的哲学思考
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一场的演讲现场。
长江美联大讲坛是由长江商报、美联地产、湖北广播电台总台主办的公益性讲坛,每期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及各界精英人士作专题演讲,营造一座面向社会公众的&ldo;开放式大学&rdo;。
先请长江商报赵亚平社长致辞。
赵亚平:今天这个讲座我觉得有它很特殊的意义,因为目前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对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的深切哀痛当中,各地正在举全国之力拯救汶川、支援汶川。
在这次大地震中,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人们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汶川民众所面临的灾难也可能是武汉民众明天会面临的,今天的汶川之痛很可能是明天的武汉之痛,当灾难降临到每一个人面前的时候,我们该怎样面对?这当中就有一系列对生命、对人生、对友情、对亲情、对互助、对奉献的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个时候,我们长江商报本着为武汉加油、为文化寻根、为广大读者提供急切的人文思考的考虑,请来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研究员周国平先生,来跟大家讲对生命和灾难的哲学思考。
我想用一点时间谈一下我对周国平的感受,今天我是第一次见到他,很多年前就读过他的书。
他的一本书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十多年前一个刊物叫《追求》发表了一个片断。
他的女儿一岁半就因为先天性的癌症去世了,就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他的父爱、他对生命的思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所以我后来一直关注他的这本书,出版以后就买了一本。
我也作为一个父亲,我有一个女儿,坦率地说我读不下去,每读一次就泪流满面。
我刚才和周国平先生说,我说读了你的书以后,我们每一个人特别作为父亲会提升一种责任,该怎样做一个父亲,该怎样感受生命,同时这个时候你就会由此发散开来,就会想到该怎样对待他人,该怎样对待工作,该怎样对待社会。
所以我相信,今天大家从周国平先生的演讲中会领略到深刻的人生感受,我们的精神会得到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