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91章

这样,在基督耶稣身上,至少出现了两个与犹太人的弥赛亚不同的特点:常行奇事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以此威摄众人,因为他乐于进行平等的教诲;传道不分对象,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一视同仁。

然而,正是在这种明显的差异上,体现出了民族宗教犹太教与世界宗教基督教之间的本质性不同,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现实存在,形成了耶稣之死的一个直接原因。

耶路撒冷城中的大小祭司及文士们议论纷纷:&ot;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

&ot;这就表明,世界宗教的出现,在客观上诱发了民族宗教的存在危机。

于是,正是这些耶路撒冷城的大小祭司及文士,用三十个银币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在抓住耶稣以后,立即送交罗马总督。

&ot;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说:&39;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39;彼拉多问耶稣说:&39;你是犹太人的王么?&39;耶稣回答说:&39;你说的是。

&39;&ot;对于宗教之争却要以政治诬告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耶稣是坚决加以反对的,所以在罗马总督彼拉多想要证明耶稣是不是犹太人之王的时候,耶稣以&ot;你说的是&ot;来巧妙地进行反驳,认为将自己说成犹太之王是他人强加的,从而予以了否认。

尽管在继续审讯的过程中几经周折,然而,基督耶稣还是被钉上了十字架: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稣以后,就让他手下的&ot;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

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39;恭喜犹太人的王啊!

&39;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

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ot;

虽然耶稣作为形成中的世界宗教基督教的第一个殉难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钉上十字架而死,应该说是具有轰动性的,可是,耶稣什么时候被杀害的,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时间表:据说是在公元26年到公元36年之间。

很显然,这个死亡时间的跨度似乎也太大了一些。

同时,无论是公元26年,还是公元36年,实际上都与为耶稣施行洗礼的约翰直接相关,因为公元26年正是约翰为耶稣施行洗礼的第二年,而公元36年则是约翰被砍头杀害殉教的那一年。

如果《圣经》上对于约翰的死期都有明明白白的记载,那么,关于耶稣之死,为什么《圣经》上居然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记载,难道非要故意留下一个谜,来神化基督耶稣吗?

由此可见,《圣经》对于耶稣,的确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番造神活动,以便使耶稣与基督的形象相符合。

这在关于对罗马士兵们如何戏弄耶稣的场面进行的述说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这一场面的述说根源于古巴比伦传说:每年选取一个已经定下死罪的犯人,先给他穿上国王的御袍,坐在国王的宝座上面,让他尽情地享乐五天;然后便剥去他的全身衣物,进行狠狠地鞭打,最后用绞刑或木桩贯体刑进行处死。

可以说,正是诸如这一类来自古巴比伦的传说,在犹太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当耶稣被带进衙门之后,那些在衙门之外的大小祭司及文士等等犹太人,除了强烈地要求处死耶稣以外,其实是看不见罗马士兵究竟怎样对待耶稣的,于是乎就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模仿古巴比伦的传说,尽力地以戏弄的方式来大大地污辱了耶稣一回,从而以宣泄他们心中对于耶稣的种种仇恨。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想象中的在罗马士兵戏弄完耶稣之后,还要给耶稣穿上衣服的缘故,因为耶稣从衙门里出来的时候是穿着衣服的。

实际上,一个注定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本来就应脱掉衣服,罗马士兵根本就用不着把衣服给耶稣穿上又脱下,因为士兵们将要瓜分耶稣的衣服,更何况让耶稣赤身裸体地在众人面前行走,不更是极为严重的污辱吗!

尽管这种污辱耶稣的想象,在主观上是出于泄愤,可是,出乎所有那些大小祭司及文士意料的是,这种想象本身却有助于对基督耶稣的神化。

数十年以后,也就是在公元80年前后,在流传于罗马帝国之中的具有反罗马统治倾向的所谓神谕里面,就出现了这样的赞颂与渴望:&ot;到那时,一个人将从天上再来,一个杰出的救世主,他将把他的双手伸在一棵果实丰美的树上‐‐他是全体希伯莱人中最优秀的!

&ot;这显然是对基督耶稣的赞颂与渴望,同时也表明了对耶稣进行神化的成功。

无论是基督耶稣的生日,还是他的死期,之所以需要蒙上一层谜一般的神秘色彩,主要是为了将耶稣由平凡的人神化为上帝之子,这是因出于宗教创建的现实需要而进行的造神活动。

事实上,整个《圣经&iddot;新约》,特别是&ot;四福音书&ot;,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一造神活动,因而在增加对《圣经》把握的难度的同时,又增添了《圣经》解读的魅力,从而使《圣经》本身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一部意蕴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典籍。

第七章 上帝的天国

7.31 从《旧约》到《新约》

其实,《圣经》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部由许多本书汇集而成的,在经过宗教典籍经典化的选择之后形成的类书,从进入《圣经》的各种各样的书的类型来看,首先可以分为宗教原典与宗教著作两大类型,《圣经&iddot;旧约》基本上是累积编纂型的宗教原典,而《圣经&iddot;新约》则主要是个人著述型的宗教著作;其次可以分为民族宗教典籍与世界宗教典籍两大类型,在《圣经&iddot;旧约》之中,民族宗教典籍同时也是世界宗教典籍,而在《圣经&iddot;新约》之中,则只有世界宗教典籍。

这一宗教典籍经典化的过程,使《圣经》具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宗教形态。

相邻小说
坦德莱奥的故事  名门商女  诡异谜谈之缩头  帝后/谋君心  在女配重生文里当炮灰[八零]  娘子饶命  仓鼠劫  吾家邻人的犯罪  厨医王妃爱种田  并蒂莲  穿书七零:我的炮灰丈夫十项全能  花瓶  蓝玫瑰不会沉眠  装腔启示录  重生之天价影后  重生之贵女难求  张三和李四  大理寺卿的宠妻日常  双世恋甜[穿书]  浪迹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