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6章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已满19岁的曾国藩,与10岁的弟弟国潢去衡阳唐氏家塾,跟汪觉庵学习。

国潢伶俐,有问必答,甚得塾师欢心,常被夸奖,而曾国藩沉默不好言,塾师对他的诗文只用&ldo;也好&rdo;二字敷衍。

一天,曾国藩背书不流畅,塾师训斥他说:&ldo;你这个生成的蠢货,一副戳牛屁股的相!

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

&rdo;谁知,这句气恼时的话,曾国藩始终记在心中。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他在京城参加会试,高中进士,还乡拜谢老师汪觉庵时,特地带了把伞,进门便放在汪家的神龛侧。

后来告辞,起身便走,刚到槽门口,突然对送行的汪觉庵说:&ldo;我忘了带伞。

&rdo;汪觉庵连忙双手拦住说:&ldo;曾大人在此稍候,等我去取来便是。

&rdo;汪觉庵取了伞再来时,曾国藩不冷不热地说:&ldo;谢谢汪师,今天给我背伞了!

&rdo;汪觉庵猛想起往年的话,半晌哭笑不得,只有长揖而已。

可见,曾国藩在少年和青年时与普通人一样,也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国藩并不是长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而具体运用的方法就是自我反省。

曾国藩年轻时,有一天到陈岱云住处,与岱云谈论诗歌。

曾国藩&ldo;倾筐倒箩,言无不尽&rdo;,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股脑地全部吐露出来,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到家后,他就后悔了,自己这样天天沉溺于诗文,而不从戒惧、慎独上切实用功,已经自误了,难道还要以此误人吗?

第二天,冯树堂来访,于是他把陈岱云约来。

三个人聊备酒菜,畅谈起来。

冯树堂与陈岱云都很节制,只有曾国藩高谈阔论,无休无止。

所谈的内容仍然是昨天晚上的话题,然而曾国藩却反反复复,沾沾自喜。

朋友散后,曾国藩又检讨起来:忘记了韩愈《知名箴》中的训告,只重视外表,而轻视了内修,夸夸其谈,几乎成了自己的恶习啊!

曾国藩的长处就是他能反省自己。

曾国藩不仅注重自我反省,而且特别注重听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获得自己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的一天,曾国藩的好朋友邵蕙西当着曾国藩的面数落了他几件事:一是怠慢,说他结交朋友不能长久,不能恭敬;二是自以为是,说他看诗文多固执己见;三是虚伪,说他对人能作出几副面孔。

蕙西的话虽少,但件件是实,句句属真,直截了当,锋芒所向,直指曾国藩的病处。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我有朋友,直率啊!

我每天沉溺在大恶之中而不能自知!

这事给曾国藩很大刺激,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对客人有怠慢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良友,不能产生忌惮的心情,拿什么来吸取别人的长处?这是拒友人于千里之外啊!

接待宾客尚且如此,不必再问闲居的时候了。

偃息烟火,静修容颜又怎么说呢?

朋友有了过错,蕙西不指出来,那是蕙西的过错;朋友指出了过错,曾国藩不改正,那是曾国藩的过错。

现在是一个直言不讳,一个表示痛改前非,正如朱熹《四书集注》中所说的:责善朋友之道也。

曾国藩既有邵蕙西这样的诤友,也有吴竹如那样的挚友。

同年二月的一天,吴竹如与曾国藩促膝谈心,谈到他平生的交往,把曾国藩以知己相许,他说:&ldo;凡是阁下您所有的以期望许诺下的言语,信了它就足以滋长您自以为是的私念,不信它又恐怕辜负了您相知相许的真情,我只好自始至终怀着恐惧的心理。

&rdo;几句话,不温不火,不恼不怒,字字力若千斤。

曾国藩曾记下了他的感受:听了吴竹如的几句话,我悚然汗下,竹如对我的敬重,简直是将神明收敛在内心。

我有什么德行能担当得起呢?连日来安逸放肆,怎么能成为竹如的知己?实在是玷污竹如啊!

相邻小说
(剑三同人)天意如刀  某天使的观察日记  曾国藩家书  终端人  小飞鼠历险记[星际]  时光与你同欢  炮灰女的另类修仙  捏个大佬当对象  冷王绝宠嫡女悍妃  前妻有毒,总裁吃上瘾  唇属意外  重生后师尊崩人设  无限恐怖同人)凡人的智慧  (庄赵同人)宛如初逢  世间情深至兰极  老公,请多指教  带着女神闯星河  女帝打脸日常  哄她!吻她!被禁欲糙汉撩到失控  惹了蛇王以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