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83章

在中国文化里,那个东西叫&ldo;情&rdo;。

孔子在礼记上分类为性与情,在礼记的第一篇,开头就是关于修道:&ldo;毋不敬,俨若思。

&rdo;这是中国文化,定慧都在内,宗教也在内,人生随时严谨、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乱的修养。

这个&ldo;思&rdo;并非思想的思,而等于佛法说的: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里,这正是礼之本也。

所以&ldo;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rdo;不过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同一个来源。

&ldo;性&rdo;,人的本性,不谈先天后天之别,善恶之别。

比如有人天生爱说话,有人半句话都不说,这个性是怎么带来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是&ldo;天明之谓性&rdo;带来的。

第二个,&ldo;情&rdo;,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庸为何只提喜怒哀乐四样?本来是七情六欲,为什么只提四情呢?而且还说:&ldo;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rdo;又说:&ldo;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rdo;为什么只讲四样呢?喜怒哀乐是情不是性,情也是阿赖耶识种子带来的,有些人天性是喜的,有些人天性是怒的,有些人天性则是哀的或乐的。

情是根据什么来的?它与心理、四大、五行‐‐心肝脾肺肾等生理禀赋,都有关系。

大家打坐没有弄清楚,以为把第六意识思想空了就是,那是不相干的,那还不算妄念,那只是妄念上面的浮念。

那个容易去,念头把它空了很容易。

你觉得我还坐在这里,眼睛闭着,里头清清净净的,就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大家打坐做功夫,那个不在内守幽闲?不然就是宋朝大慧杲禅师所讲,后世曹洞宗参禅的毛病:默照邪禅。

哪个学佛学道做功夫不是在这里头搞?我们这些情都没有去掉,还是充满了喜怒哀乐。

佛说情这个东西,就是业力的一种,业根。

后来理学家讲气质,你的气质不变化,怎么成道呢?所以一定先要把这些认识清楚,大家应该先检查出来,盘起腿来在那里干什么?多数只是心理状况的自我玩弄而已,与修道毫不相干,多少人在其中玩了几十年。

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检讨,以为自己正在做好人、做好事、修德性,实际上都是在性情中玩弄自己而已。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步就要认得什么是妄念。

楞严经卷四里头的那句话:觉明为咎,就是妄念。

一个妄念就包括了五蕴、八识、八十八结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盘起腿来,自己偶然把思想排除,清净了一下,好像没有浮面的思想,以为这个叫做无妄念;那是大错而特错。

你那个浮面的思想排除开了,觉得自己坐在那里,好像很清净,那个正是大妄念的根本。

所以如果这个没有空掉的话,什么都不要谈。

如果把这一念打空了,身心打破了以后,那就可以证到真如,所谓明心见性,立刻到达,顿悟就是悟那一个。

这点要注意。

我们再看修法,在禅宗直指一书中,宋元时期的高峰妙禅师,就是后世修禅的一个真正榜样。

但我们可以很坦白地说,高峰妙禅师把自我已经训练到,意念解开,达到一种意识境界超越现实的状况。

可是有一个事实摆在那里,他的身体仍然很不好。

要知道,色法也是心法的一部分,应该是它转过来才对,为什么不能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说色法转不过来,则华严经所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佛教基本定律,是否被推翻了?假定这个理论是对的,那么应该能够去掉生老病死,应该能够转得了五蕴四大。

相邻小说
善男信女  穿进漫画后我拯救了男主  全世界我只喜欢你  修蓝  [修真]少爷悠着点  缚宠  白月光系统[快穿]  他为何总在黑化  孟子旁通  皇叔且息怒  消夏  历史的经验  朕甚惶恐  许你星河万里[娱乐圈]  极度心跳[无限]  完美恋人,首席已过期  撩了禁欲系男神之后  帝王教育系统[快穿]  如何远离黑化偏执狂[重生]  唯识与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