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46章

由于日本人的这种人生观,西方人很难看懂日本的民间神话、小说和戏剧,除非加以改写,象我们常做的那样,以求符合我们对性格一贯及善恶相斗的要求。

但是,日本人不这样看。

他们的评论则是围绕主人公陷入&ldo;情义与人情&rdo;、&ldo;忠与孝&rso;、&ldo;情义与义务&rdo;的矛盾。

主人公的失败是因为溺于人情而忽视了&ldo;情义&rdo;的义务,或者是因为忠孝不能两全。

他迫于&ldo;情义&rdo;而不能遵行正义,迫于情义而牺牲家庭。

这些矛盾仍然是具有约束力的两种义务之间的矛盾。

两者都是&ldo;善&rdo;的。

对两者的选择犹如债务者该还债时面对多如牛毛的债务,他必须选择先偿还某些债务而暂时不管其它债务。

但他还清一笔债务,并不能免除其它债务。

对故事主人公的这种看法,与西方人根本对立。

我们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是好人,正因为他选择了善的方面,并且与恶的一方进行斗争,如同我们所说的&ldo;有德者胜&rdo;,结局必须圆满,善者应有善报。

日本人则酷爱那种主角,他既拖欠社会恩情,又不能悖于名分,无法调和,只好一死了之。

这类故事在许多其他文化中是教人们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在日本则反而成为启迪主动精神和坚忍意志的题材。

主人公在竭尽全力完成其肩负的某种义务时忽视其他义务,但最后又和他们所忽视的&ldo;世界&rdo;进行清算。

日本真正的民族叙事诗是《四十七士物语》。

它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虽然不高,却无比强烈地扣动日本人的心弦。

每个日本儿童都知道这个故事,不仅知其梗概,而且熟悉其细节。

它不断传播、翻印并被拍成电影而广泛流传。

四十七士的墓地长期成为著名圣地,成千上万的人前往凭吊致祭,凭吊者留下的名片使墓地周围变成一片白色。

《四十七士》主题是以对主君的&ldo;情义&rdo;为核心。

在日本人心目中,它写的是&ldo;情义&rdo;与&ldo;忠&rdo;、&ldo;情义&rdo;与&ldo;正义&rdo;的冲突(在这类冲突中,当然是&ldo;信义&rdo;占胜)以及&ldo;单纯情义&rdo;与无限&ldo;情义&rdo;之间的冲突。

故事发生在1703年封建制度鼎盛时期,按照近代日本人的想象,那时,男儿都是大丈夫,对&ldo;情义&rdo;绝不合糊,四十七位勇士为&ldo;情义&rdo;而牺牲一切,包括名声、父亲、妻子、妹妹、正义(&ldo;義&rdo;),最后以自杀殉&ldo;忠&rdo;。

当时,各地大名定期觐见幕府将军。

幕府任命两位大名主持仪式,浅野侯是其中之一。

这两位司仪官都是地方大名,由于不熟悉仪式,不得不向一位身份很高的在幕府中枢任职的大名言良侯请教。

如果浅野侯家最有才智的家臣大石(故事的主角)在身边,是会帮助主君周密安排的,但恰巧他返回故乡,而浅野不谙世故,没有向那位在幕府中枢的大名赠送重礼。

而另一位大名的家臣则通晓世故,在向吉良请教时不惜重金赠礼。

于是,吉良侯就不屑于指教浅野,故意让他在举行仪式时穿上完全违反仪式的服装。

举行仪式时,浅野侯按照吉良指示穿戴上了,当发现自己受到侮辱,就拔刀而起,砍伤了吉良的前额,后被众人拉开。

从&ldo;对名分的情义&rdo;来说,他因受辱而向吉良复仇是一种德行;但在将军殿上拔刀动武则属不&ldo;忠&rdo;。

浅野侯正当地履行了&ldo;对名分的情义&rdo;,但却必须按照规定&ldo;切腹&rdo;自杀,否则就不能说是&ldo;忠&rdo;。

相邻小说
听说我是渣A?[穿书]  没完  独宠,冲喜霸妃  [综英美]地狱之子的马甲系统  带着拼夕夕去古代  怀孕之后我翻红了[娱乐圈]  九零年代养崽日常  谁是巨星  和亲逃婚指南  弄儿的后宫  绯色沉沦  艺校有鬼  [综]自我妄想的攻略游戏  快穿之炮灰也有春天  这是五个人的游戏  玄学,我就会亿点点  时光不说话  我成了大佬的小心肝[穿书]  吾为傅恒妻  我磕的cp今天复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