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17章

一直开到霍邑(今山西霍县),李渊才遇到平生第一块难啃的骨头‐‐隋将宋老生。

霍邑地形险要,西北抗汾水,东临霍太山,而且,宋老生手下有精兵二万,非一般隋兵可比。

同时,隋廷又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统辽东劲率数万于河东(今山西永济),与宋老生遥为呼应。

时值秋雨淋漓,双方均无法开战,战事胶着,最着急的当属李渊部队。

《旧唐书》、《新唐书》均有类似记载:&ot;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ot;李世民力谏,表示义军一定要先入咸阳,才能号令天下。

如遇小敌即班师,示敌以弱,随从兵士肯定马上会心乱解体,&ot;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

&ot;李渊不听,下令催促兵众调头回太原,李世民见状大哭,苦劝,最终让李渊回心转意,决意攻城。

但是,观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剧注》,乃是李渊先分析天下形势,而后征求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意见。

兄弟俩皆表示:&ot;(宋)老生轻躁,破之不疑。

定业取威,在此一决……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ot;此段话语,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由李建成说出,何者,古人重礼,自然是长子先发言表态,然后才能轮到李世民接碴。

到了后来,太宗臣下编史书,当然都把定策的大功皆记在李世民一人头上。

李渊当时闻言而喜,马上表示,&ot;尔谋得之,吾其决矣&ot;,显示出李渊本人也是如此思忖,并非象新旧唐书所载是他想窜回太原。

战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可述:李渊忽然接到刚刚杀了翟让自立为头领的瓦岗寨李密书信,信中语意夸诞,大谈&ot;以天下为已任&ot;,表示要与李渊交结合兵,纵横天下。

实际上,此信既是试探,也隐含威胁。

为了麻痹李密,李渊卑辞下意,回书李密,&ot;鼓励&ot;对方正应图谶,并肉麻地大肆吹捧一番:&ot;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

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

欣载大弟,攀鳞附翼……&ot;称兄道弟,甘愿为下。

李密见信,非常高兴,并拿信向部下显摆:&ot;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

&ot;由此,&ot;注意东都,无心外略&ot;,李密集中精力对付洛阳周围的军事势力,李渊就暂时又少了一个危险的对手。

另外,李密傻不几几把&ot;李氏当为天子&ot;的谶言自揽上身,成为众矢之的,倒成全了&ot;缓称王&ot;的李渊。

而且,在运用道教影响方面,李渊也是棋高一招,依靠&ot;李氏为天子&ot;、&ot;老子当度世&ot;的图谶,李渊尊崇老聘,当时天下信道教的徒众很多,自然始祖李耳与李渊一笔写不出两个&ot;李&ot;字,而李密却忘了把自己的&ot;李&ot;往李耳身上拐靠。

不久,天色转晴,秋雨忽止,太原军粮又及时运到。

阴历八月辛已,李渊义军晨起行军,从山道急行军七十余里,直奔霍邑杀来。

温大雅的描写既诗意又传神:&ot;初行之,雾甚,俄而秋景澄明&ot;,良辰美景,不能不让人心头为之一振。

霍邑一战,李渊亲自指挥,并率先统左右轻骑数百,先至霍邑城下观察敌情。

立营之前,李渊又派李建成、李世民各带数十骑驰至城下,&ot;行视战地&ot;

宋老生凭城眺望,认定李渊义军是想紧挨城墙扎营,就亲自率兵出城来迎,分别从东门、南门两道而出。

李渊恐怕宋老生&ot;背城不肯远斗&ot;,就先下令李建成领左军准备赴东门,命李世民带右军赴南门。

同时,李渊又令中军往后小缩,作出怯敌欲退的姿态。

手中握有近三万生力军的宋老生见李渊兵阵回退,顿时来了精神,很想乘势迫击,一举击破。

他远离城门口,带头冲出一里多地后,下令整队准备进攻。

相邻小说
跟豪门残疾霸总联姻后  前夫说她太矫情[娱乐圈]  大明朝的另类史  [HP同人]崩坏的黑魔王  帝国将军的婚礼[星际]  金嘉轩2沉默之诗  烈火遇暖阳  王爷 您今天后悔了吗  她凭演技称霸江湖  洪荒二郎传  在逃生游戏里做大佬  [HP同人]崩坏的救世主  限时蜜爱  陌道不消魂  修仙就是这样子的  总龚为母  重生之陈安  反派的娇软美人重生了  重生之出魔入佛2  [综漫]咸鱼社畜为何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