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11章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我的&ldo;三不主义&rdo;的第三条是&ldo;不嘀咕&rdo;,我认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1998年7月8日

谈孝

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

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

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

具体地应该说&ldo;父慈子孝&rdo;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ldo;子孝&rdo;,而淡化了&ldo;父慈&rdo;,甚至变成了&ldo;天下无不是的父母&rdo;。

古书上说:&ldo;身体肤发,受之父母&rdo;,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ldo;以孝治天下&rdo;,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

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弑父的记载。

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

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万剐凌迟。

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ldo;教孝&rdo;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

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iddot;谏诤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ldo;天下无不是的父母&rdo;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

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

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

相邻小说
拒不为师  快穿:变喵后我治好了大佬暗疾  虚拟帝国之父  霸道总裁分手计划  装乖  丑女重生变成俏佳人  女神,等等我  我室友超香的  季羡林谈人生  偏执沉溺  义渠秋月  在无限游戏进化成神  嫡长公主  宠坏的小攻集  星际之进击的灵植师  [快穿]炮灰任务  爱的世界只有你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前男友成了现队友[电竞]  我的初恋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