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6章

现在&ldo;小虎队&rdo;三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了,但近年来一直都有好事者想要撮合三个人再度同台演出,只是苏有朋似乎一直对&ldo;小虎队&rdo;有心理阴影,以至于这计划一直没有实现。

唉,希望我有生之年还能够看到他们再度同台演出啊!

想必这也是许多歌迷的愿望。

我似乎能想象那个画面:三个老头在台上弱弱地唱歌跳舞,简称&ldo;老虎队&rdo;,而台下也有一群老头和大妈摇着荧光棒。

股市首次上万点

20世纪80年代末,整个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氛,不仅仅是因为政治上刚开放,更大的原因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突然变得有钱,整个都是暴发户急功近利的心态,尤其这年的股市首次上万点,更是将这种气氛推向最高峰。

那几年的台股大起大落,最后居然还到了一万点,在现在看来,仍然是任何金融及商业法则都不适用的,只能说,群众一窝蜂的盲目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背后操纵这一窝蜂的大户。

台湾股市从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到了1986年时,才刚破一千点而已。

但自从破一千点后,在短短九个月内就破了两千点,再过两个月,破了四千点。

其中遭全球股灾影响,大跌重挫51,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

虽然这时已经有人看出,台股根本就是底气不足,因此才在全球股灾中伤亡惨重而发出警告,但这怎么能抵挡得住整个社会的一头热呢?

半年后的1988年6月,台指反弹,突破5000,7月6000点,8月8000点。

涨幅太快,导致当局不得不出面干预,开始征收资本利得税,又重创股市,马上跌到5000点以下。

但被冲昏头的投资人,心里预期的都是一万点。

而当时当局也害怕失去民心选票,在政策上不敢坚持,便顺应民众做出些让步。

到了1989年6月,台指终于突破一万点,1990年初达到一万两千多点的新高,简直就是上下欢腾,全民如同集体嗑药般high到最高点。

股市像无限提款的提款机一样,不管怎么买都会赚,就算你不懂什么是月线、季线、k线,就算你买一些鸡蛋水饺股,依然能被炒得老高而大赚一笔。

炒股成为全民运动,或者应该说,突然而来的暴富,使大家突然间有些不知所措而开始迷失。

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通通投入了股市;不管是商人、军人、工人、读书人,甚至是出家人,皆为此而着迷。

媒体也大幅报道什么&ldo;炒股神童&rdo;之类的神话,出版社还出版了一堆教人如何炒股致富的书。

当时有个名词叫&ldo;菜篮族&rdo;,即一些家庭主妇提着菜篮本来应该到菜场买菜,却跑到&ldo;号子&rdo;(证券公司)里看股票去了。

于是,股市也造就了一堆新富阶层的富太太们。

当时股市九点开盘,十二点收盘,整个交易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所以那些暴富的太太们生活得可滋润了,收盘之后先吃结伴大餐,下午再来逛街、唱歌、跳舞、购物什么的。

因此,号子旁出现了一堆高级餐厅,百货公司的生意也随之大好。

此外,股市一片大好对社会的冲击更是明显,比如工人发现炒股比工作更好赚,干脆不工作了去炒股,造成劳工短缺,许多公司的产品无法顺利交货。

工厂老板索性把工厂给卖了,因为炒股有更高的利润。

公务员也在炒股,干脆去办公室打个卡就跑到号子里,造成行政效率降低。

在学校里也差不多,有些老师一边上课一边戴着耳机收听股市行情,听到一半就突然叫小朋友自习,自己跑出去。

小朋友在学校也开始攀比谁家里赚得多,谁买得对,哪支股有潜力,仿佛大家都可以上电视当&ldo;老师&rdo;一样。

而大学生干脆课也不上,专心炒股。

更令人觉得夸张的是,在证券公司里上班的倒茶小妹,也领着一般上班族羡慕的高薪,年终奖金居然能领到几十个月的薪水那么多。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两个朋友相遇,一位朋友问另一位,&ldo;现在几点了?&rdo;朋友很自然地回答,&ldo;一万点。

&rdo;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台湾社会简直是全民狂欢,病态的疯狂。

相邻小说
和山神恋爱后  这是你的绿帽[快穿]  皇室秘闻[穿书]  辰少宠妻无度:老公要抱抱  臣本书生,不谙世事  如凶鸟忌讳之物(刀城言系列之二)  中华游龙  [文野]被迫武侦的重力使  武大郎新传  教主的壮夫郎  火蓝刀锋  你是我迟来的守候  [红楼]佛系宠妾  宠宠于怀  状元郎总是不及格[古穿今]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喂养一只乖软小吸血鬼  心机女配的逆袭  在城市里  假装不知道你在装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