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9章

也是在这一年,我第一次看了《星际大战》(starwar,大陆译为《星球大战》),第一次看到x战机和钛战机在死星上的追逐,看得我目瞪口呆。

两部电影影响我爱上了科幻片。

但我有记忆以后第一部看的电影却是《大白鲨》,而且看了好几次。

再加上那时电视播了《泰坦尼克号沉没记》(大陆译为《冰海沉船》),让我对海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至今我到海边玩都还不敢到超过肚子以上的地方。

这一年台湾电影界的最大变化就是,几个年轻导演的新浪潮运动,影响了后来电影的发展。

不过那时我年纪还小,要等到几年后才知道它的意义。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爷爷去世了,全家都赶回云林的老家,一整个大家族挤在那间日式榻榻米的房子里。

最初,全家只有爸爸信了基督教。

后来爸爸又传了福音(基督教一般叫传教为传福音)给爷爷,爷爷在老年也信了教。

所以整个出殡前的晚上,整个家族还有一些爸爸的朋友,都挤在摆了爷爷棺材的房间里,几乎是爸爸主导了整个以基督教仪式守灵的过程。

后来我才知道,在那个民间宗教信仰气氛浓厚的乡下,爸爸这样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去坚持的。

那时候我还很小,顽皮得坐不住,动不动就攀上去看爷爷的遗体。

第一次如此面对死亡这件事,没什么概念,所以我也不觉得可怕。

当晚,整家子就睡在那个房间里。

第二天,整个殡葬的队伍由乐队前导,再来是灵车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地到了教会。

在乡下,这样的出殡仪式算是很常见的。

说是乐队,其实也就是几个中老年人穿着不怎么整齐笔挺的军装,吹着不怎么样的音乐。

关于这种送葬乐队,闽南语有个俗称&ldo;西索米&rdo;,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滥竽充数,大概也只会吹sii三个音而已。

而有些更重排场的家庭,在灵车队伍后面还会请电子琴花车。

这是一种台湾的特殊文化,即那辆车装饰得华丽无比,后面有个小舞台,可能还会有艳舞女郎配合着电子琴声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所以出殡队伍常常前面是不整齐的乐队声,中间是请来的孝女哭声,后面跟着而来的是热热闹闹的电子琴花车歌声,最后面可能跟着一群看艳舞女郎的民众。

总之,这场丧礼在教会举行,称为告别式。

爸爸的兄弟姐妹们全部披麻戴孝,站在一旁,而年幼的我还是没什么概念,站在另一边乱看。

在教会告别式结束后,人马又到了墓地。

印象很深刻的是,爷爷的棺材被降到那个坑中,然后被沙石填了起来。

后来几年,每逢跟着父母去扫墓,因为那墓地是如一个个水泥高台般葬着一个个人,所以我跟妹妹都喜欢在那些墓上跳来跳去,也免不了招来父母一阵骂。

虽然爸爸的兄弟姐妹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回老家,也不一定会跟彼此说已经回去过,但只要在爷爷的墓上看到那里的花新换过,就会因有人来过而感到安慰。

我更大一点儿的时候,才了解那些花的意义。

以前小时候每当寒暑假,爸爸总把我跟妹妹带到云林乡下去住几天,过几天再来,又带我们继续南下到台南的妈妈娘家住几天,这几乎是每年的例行功课。

在台湾的云林嘉义一带是传统的农业县,散布了几个日据时代留下的糖厂。

爷爷以前就是糖厂员工,所以这宅算是员工宿舍,以前是住日本员工的,后来换台湾员工住。

爷爷死后,那间房就只剩奶奶一个人住。

她的儿女们几乎都跑到台北来,只有她坚持不走,每天就在后院养些鸭子。

后来她终于也来到台北,而过了十几年后我再去看那间房子,已经几乎是融化般被埋在荒烟蔓糙间。

小的时候,牙齿也不断在汰旧换新,等到新牙蠢蠢欲动要长出,旧牙摇摇欲坠时,就该拔牙了。

相邻小说
这是你的绿帽[快穿]  心机女配的逆袭  火蓝刀锋  [文野]被迫武侦的重力使  和山神恋爱后  如凶鸟忌讳之物(刀城言系列之二)  教主的壮夫郎  假装不知道你在装穷[重生]  宠宠于怀  臣本书生,不谙世事  [红楼]佛系宠妾  在城市里  状元郎总是不及格[古穿今]  你是我迟来的守候  武大郎新传  辰少宠妻无度:老公要抱抱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皇室秘闻[穿书]  喂养一只乖软小吸血鬼  中华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