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缺乏互信的恶性循环
这表明,党本身需要改革。
执政党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尽管中国的社会力量在不断壮大,但社会更多的是给改革创造压力,而非改革本身。
如果作为改革主体的执政党出了大问题,那么党对改革的领导能力就会成问题。
就改革而言,中国已经走到了令人担忧的一步。
很多年里,改革的动议越来越少。
即使出现一些改革动议,也往往缺少有效性,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连小雨点都没有。
有效改革的缺失,加上腐败的日益严重,导致政府在社会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进而对改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无论政府推出什么样的改革,社会都会抱怀疑的态度。
现在,即使政府真正想推行一些有利于社会的政策,也常常会遭到怀疑。
社会对政府政策的高度怀疑使得政府难以获得社会的支持。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人会怀疑,党如果要长期执政,并且是有效执政,就必须改革,牢固树立其作为改革主体的地位。
党的改革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其中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重新建立党和社会的连接点或者有机关系,即是说,要回归党本来的存在意义。
根据共产党的理论,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应当不是个问题,因为党本身就应当是社会的一部分,党员仅仅是社会成员中的先进分子。
但理论归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和体会到的是党和社会的严重脱节。
中共建制化的逻辑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党及其各种外围组织(包括共青团)的建制化(或者官僚化)。
任何政党一旦建制化,与社会脱节就不可避免。
一旦建制化,党就会&ldo;城堡化&rdo;,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
这种情形,东西方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在西方,因为存在着定期的选举,政党比较能够维持和社会的有机联系。
一旦和社会过分脱节,就很难从社会获取选票。
再者,由于西方政党的主要功能是组织选举,所以建制化的程度并不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是社会的有机部分,因为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就很难取得革命的胜利。
但革命之后,党本身很快就建制化。
不仅党这样,连其外围组织也高度建制化。
可以说,党是通过把所有社会团体(包括民主党派)建制化来重组社会的,使得各个社会组织都依附于党本身,并成为党的社会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