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否则你的转化都是不持久的、不深刻的。
譬如达到初禅境界的人,虽然还没有完全空掉身见和我见,但身见、我见已经比较淡了、薄了;虽然还没有完全空掉贪念、嗔念,但已经很淡了。
而且已经没有欲界众生的欲念了。
智慧需要&ldo;定水&rdo;滋润,所以要想修行悟道,四禅八定是基础,不管你是那种宗教,要有所成就,都必须修持三摩地,所以四禅八定是共法。
但如果你不通教理,则很容易走入处道,所谓外道就是不识本心,心外求法。
现在西方流行的催眠状态以及萨满教的&ldo;出神&rdo;状态都是外道。
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意识,与修道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有人追求灵魂出窍(oobe)、通灵等等,这些人都是在精神病态的边缘,对身心都会造成伤害。
密勒日巴,甘波巴,移喜磋嘉,玛吉瑙准等西藏大师都修习过各种禅定法门,得定以后,他们继续精进,三摩地境界不断深化,直至亲证无上道体。
其实,自心本来清净,常在定中,一切三摩地也都不过是本心清净的自然流露,众生来来在定中,只因颠倒妄想不能证得。
因此,修行的一般次第是,首先证得空定,然后以此为基础,粉碎一切束缚,证得本心。
修持三摩地是修行的基础,《金刚经》说,&ldo;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rdo;,没有空定为基础免谈修行成就。
五见也叫见惑,会迷惑你的那些思想、见地;五毒也叫思惑。
《楞严经》说:&ldo;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rdo;一般人即使见地对了,也还要经过长时间的修持才慢慢除掉思惑。
当然智慧真正到了的,思惑自然也就解除,就像我们前面提过的大禅师们,他们似乎没有经历过那些身体的变化就悟道了,那是因为他们多生累世积累的戒定慧的根基深厚了,在道理上一下就悟道了。
许多大师如印度的拉摩克利斯那(raakrishna),瑜珈那达(yogananda),目坦那达(uktananda),他们都有一定的三摩地功夫,有的也有一些般若智慧,但他们没有一人是真正悟道的。
在西方,有些人如rudolfsteer,edgarcayce,他们有精神特异功能,但他们没有上面讲的禅定功夫,更免般若智慧和空性,也有人如istereckhart,padrepio,他们从未见道,但有一定的禅定工夫,圣经里面的许多先知也一样,虽然有一些定的功夫,但还没有悟道。
也有人的我执少一点,不会到处标榜自己悟道了,但却高推自己的功夫境界。
比如说,很多人静坐以后身体比较健康了,气机比较充满了,就误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空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的境界等等。
其实他们都还在色阴里面打转,那些境界只不过是身体气脉摩擦在意识境界里的折射而已。
反过来讲,即使你悟道了,你也不见得马上就有在空中飞行或者穿透墙壁的神通,除非你同时修持神通,相反,有人有神通,却不见得有很高的智慧成就,所以不能简单从一个的神通判断他智慧成就的高低,比如说伟大的圣者孔子,他从来没有示现过任何神通,而西藏的大修行人密勒日巴,示现过各种神通。
当然我们不敢肯定说孔子就一定没有神通,也许他只是不愿标榜神通,而是希望以道德行为教导众生,以免社会大众误入歧途。
所以,当弟子问孔子鬼神之事时,孔子很巧妙地回答说:&ldo;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rdo;,&ldo;未能事人,焉能事鬼?&rdo;
大儒王阳明也一度很热衷各种神通变化,但他后来领悟到这并没有很大的功德,因此知非即舍。
根据柏拉图《对话录》记载,苏格拉底可能也有神通,他能预见未来,但他也从未滥用自己的神通。
像孔子一样,他的主要目的是教导人们做人的道理,智慧与行持才是他教导的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