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所谓五见就是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譬如我们修行学佛,把六根放清净,闭眼或者开眼盘腿打坐,我们说:&ldo;哎呀,他入定了!&rdo;那是开玩笑的,盘腿打坐勉勉强强可以说是&ldo;习定&rdo;,练习定的境界。
盘腿打坐只是练习定的一个方便,一个方法而已,其实,各种宗教的祷告也都是打坐的一种形式。
佛法打坐的形式主要是七支坐法,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等以后再讨论。
什么是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一境界。
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著坐,眼睛没有事地要东看西看,打坐至少是让你的生理有一个假装的静相。
打坐的时候,嘴巴也休息了,不说话,意识也要专一于一个东西。
有的方法要求嘴巴唸咒、唸佛号或者唸佛经,但那也是为了让你得止。
这是修定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修法,不管是佛法还是外道,都要遵循这个路线。
譬如说修白骨观,嘴巴不说话,身体站著、睡著、或者盘腿坐著,意识观想自己为一个白骨。
这个法门也须要专心一致、心一境性哦!心专一了,不理会别的什么思想和感觉,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境界,这才叫白骨观,谁做到了?
现譬如说呼吸法门,修安那般那,你要专一的听自己的呼吸,要把心理和风大的呼吸配合,把二者统一。
心就是呼吸,呼吸就是心,其他杂念妄想丢开,把这种境界变成一个习惯,谁做到了?
譬如念佛,你用嘴巴或者在心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整个心里都是这个佛号,其他杂念不起。
将这种专一念佛号的境界变成一种习惯,心一境性,谁又做到了?
你们修行打坐还要问一问,你今天坐了几次啊?我坐了两次啊,三次啊。
我就笑你们,坐了一次,你就好象对得起祖宗十八代了,好像打坐都是为了别人。
打坐的时候,你要静下来,思想都宁静了,心专一了,自然感觉到一个清净状态,并把这种境界变成一种习惯。
所谓变成一种习惯,不是说只有打坐的时候才这样,要做到不管是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做事也好,时时刻刻都在这个境界中,那才是心一境性。
我们再看密宗,他们是身口意三方面一起来,手里叫你拿著杵啊,摇著铃啊,嘴巴里叫你唸著咒语,心里面还要观想四臂观音、曼达拉等等。
我们前面研究的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甘波巴等都是用这种方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都必须要做到专一,心一境性,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行住坐卧都在那个境界上才可以。
中国禅宗标榜的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号称没有方法的方法。
但到后来就慢慢演变为参话头了。
所谓参话头就是提起一个怀疑的话头在心中研究。
譬如说:&ldo;生从那里来?&rdo;&ldo;死了有没有?&rdo;&ldo;念佛的是谁?&rdo;&ldo;哪里来?哪里去?&rdo;等等,就叫做话头。
话头也要参到心一境性,然后才能谈得上开悟不开悟,这也是初禅的第一步。
再譬如说我们一般人学静坐,或者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的祷告,也都是要心一境性。
譬如有人不用任何方法,只是闭目养神,思想来去也不管,一切清清楚楚,这个叫空心静坐。
至于它的价值与好坏,它的般若智慧与功力,我们暂且不谈,这也属于一种定,也要心一境性。
甚至像哲学家、科学家,他们用思想研究一个问题,会专心到忘我的地步,心中除了他们的问题外,没有任何别的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