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第60节:从伪满洲国奔向光辉灿烂的未来(4)
我在悉尼遇到过许多从上海来的俄罗斯裔朋友。
他们似乎都老于世故,又精通英语。
有些人是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躲避十月革命而到上海去的;有些人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逃避伪满洲国的压迫而去那里的;还有逃过纳粹大屠杀的欧洲犹太人,他们在上海找到了避难所。
在上海享有治外法权的国际租借、法租借以及虹口犹太人区的生活,始终色彩斑斓而充满活力。
在耸立于外滩的一座座银行和商业大厦的映衬下,豪华的花园洋房、炫目耀眼的夜总会、俗丽的小酒馆、精巧的咖啡馆随处可见。
欧洲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似乎比我们在哈尔滨的生活更富有异国情调。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哈尔滨却只有俄罗斯风情,偏狭封闭。
&ot;我们为什么不是从上海来的呢?&ot;我问母亲,好像她能扭转乾坤似的,&ot;那有多么浪漫啊!
&ot;
&ot;不错,上海有高质量的生活,&ot;母亲回答说,&ot;但哈尔滨有文化。
&ot;我明白,她说的&ot;文化&ot;是&ot;大文化&ot;。
为这事儿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不管怎么说,通过玛亚我还是找到了与上海的某种联系,这使我十分高兴。
玛亚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她此行的神秘性却激起了我的好奇。
她去上海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她在那儿干了些什么?为什么离开?这些问题的答案肯定比审讯记录丰富得多。
真像她对内务部审讯人员说的那样,是因为害怕被日本人逮捕才离开海拉尔的吗?还是迫于压力,提供的不实之词?
我问过曾经在海拉尔居住的亲戚罗尼娅&iddot;奥尼库尔和伊拉&iddot;科甘,玛亚离开海拉尔以后是否直接去了苏联。
她们俩都说,玛亚先去了上海。
那时,我们围坐在悉尼我们家厨房的桌子旁,她们俩帮助我辨别玛亚和切斯娜相册中的一些人。
罗尼娅翻到一张照相馆拍摄的小照片,上面是玛亚与一个妩媚的姑娘。
罗尼娅认出这个姑娘是玛亚最亲密的朋友拉切尔&iddot;纳弗塔诺娃。
&ot;她们是一起去上海的。
&ot;罗尼娅说。
照片背面的题字是:
玛亚与拉切尔赠
1933年5月于哈尔滨
罗尼娅说,玛亚也许是去上海途中在哈尔滨呆了几天,期间和好朋友拉切尔拍了这张照片,然后寄给了父母亲。
她记得,奥尼库尔夫妇和拉切尔的父母亲是好朋友。
拉切尔家在海拉尔从事养牛业,很有钱。
两家的姑娘们是一起长大的。
当年基塔和玛亚在海拉尔拍摄的好多照片上都有拉切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