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我真的激动了!
立刻给李尧回信,告诉他,来信收到,知道他在翻译我的书非常高兴。
随后的两个月里,李尧鼓励我再补写一章,把《哈尔滨档案》英文版出版后发生的,我一直想告诉读者的事情写出来。
他还建议我在中文版里再增加一些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照片。
他说中国读者一定很感兴趣。
离李尧访问澳大利亚的时间越来越近。
我发邮件邀请他见面后到我家吃饭,告诉他,我的父母都能说流利的中文。
李尧接受了我的邀请,还说要给我父亲带一瓶东北烈酒。
因为他知道我的父亲来自寒冷的中国东北,一定深深地怀念那个遥远的地方。
和李尧的见面令人难忘。
他刚过60,目睹了半个世纪间中国的风云变幻,是一位真正的国际型文化人。
我们的谈话天马行空,从翻译的艰难到出版的快乐,从风景秀丽的澳大利亚到我们共同的根--中国。
我的丈夫安德鲁的父母都是波兰犹太人,他们由于获得日本外交官杉原颁发的签证才辗转来到中国上海,逃过法西斯大屠杀。
和他们同时逃到上海,幸免遇难的波兰犹太人还有1200名。
安德鲁在网上制作了一个节目《芳白路的七分枝圣烛台》,讲述的就是犹太人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李尧对这个节目极感兴趣。
我的父母到来之后,谈话变成中文。
他们给李尧讲了许多当年在中国生活的故事。
没有什么比看到我的父母说中文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了。
他们是上世纪40年代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东方研究系读书时学的中文。
每逢看到他们说中文,我就特别后悔,自己在有条件学习中文的时候,没有学习。
我的父母和李尧有许多共同点。
他们3个人都以语言为工具。
我的父母是中文和俄文翻译,尤以理工科见长;李尧把英、美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翻译成中文。
他也出生在中国北方的内蒙古(我的许多亲戚曾经在内蒙古海拉尔生活)。
他们都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第4节:中文版前言(3)
追忆往事的快乐在我们喜欢去的中餐馆继续着。
我们一起吃北京烤鸭、饺子和别的可口的菜肴。
吃甜食的时候,李尧和我的父母都想起他们喜欢的中国革命歌曲,不由得轻声哼唱起来。
谈起著名的歌剧《白毛女》,他们都情不自禁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接下去,我们还合唱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流行的苏联歌曲,包括《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李尧用中文,我和我的父母用俄文。
在李尧离开澳大利亚之前,我有幸又见到他几次。
一次是他在西悉尼大学做题为《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的学术报告,另一次是在墨尔本。
那天晚上,我和安德鲁在中国城一家不错的中餐馆为他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