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在中西价值之辩中,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词汇就是自由,在一些人看来,自由可以是超越的、抽象的存在,因而高于一切,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未必如此。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自由一词往往是被滥用了,譬如以自由之名发动一场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战争。
不过,阿伦特女士也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真理:“历史如果要作为真理展现的中介,它就不得不是世界历史,自我展现的真理也不得不是一种‘世界精神’”
(见汉娜?阿伦特:《论革命》第42页,中译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我们早已经知道,朝鲜战争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为一场“自由世界”
的人们为捍卫自由而展开的战争。
那些联合国名义下的西方军队,那些把火鸡和咖啡带到贫瘠的朝鲜半岛山区,一边过感恩节一边投掷燃烧弹的美国青年,他们也许真的心怀某些圣洁的理由,但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对于刚刚结束了百年蹂躏和殖民统治的东方弱小民族来说,家园和土地是多么珍贵,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就像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那些在战壕和阵地上被冻僵、被成群射杀,近乎赤手空拳面对现代化的立体战争机器的对手,为何那么勇敢,心中没有任何恐惧一样。
如此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回到“世界历史”
和“世界精神”
的语境,借用阿伦特的话,看看那些作为真理展现“中介”
的历史,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不得不是世界历史”
,以及,这样的“世界历史”
又将展现何种真理。
一部主要是依据幸存者访谈、资料搜集写成的小说,在文学上也许无足轻重,在对事实、细节的呈现方面,却有可能是质朴翔实的。
对于1950年11月下旬在长津湖地区发生的战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之间的那场厮杀,如果我们不仅仅满足与接受好莱坞电影制作者必定会天马行空地奉献的“视觉奇观”
,就有必要看看作为主要参战者的中国军人的具体身影——他们如何忍受可怕的寒冷、饥饿和伤病,以简陋武器对抗狂轰滥炸。
更重要的:他们彼时的所思所想是什么,支撑他们获得战场奇迹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
《长津湖》只是有关这场战役的初级作品,也许还远不能明确回答许多太过严正的命题,但它至少提供了重要的的方法和线索,这些方法和线索,正是我们进入所谓“世界历史”
的重要途径。
无论之前完全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描述,还是今天更凸显其世界市场雄心(当然包括中国这个市场)而淡化政治性指涉的视听表达,当战争的主要参与方,也就是中国军人、北朝鲜军民,总是被作为他者来讲述的情况下,“历史”
就仍不免一种被遮蔽的命运。
《长津湖》的作者,从那些被闷罐车由中国内陆匆匆运到鸭绿江边,然后便开始徒步强行军进入朝鲜的营连及以下官兵写起,从他们的卑微身世、亲情爱情和参战心态写起,最终写到他们因单薄衣装而被冻伤冻残、被他们从未见过的强大火力杀伤毙命,写到了造成战役态势图上胶着的箭头标注背后,大量的牺牲者和幸存者。
此书中的一些人物原型,今天仍住在中国各地的一些“干休所”
里。
惟其如此,更多进入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渠道才能找到。
当我们致力于呈现像长津湖之战这样具体而微历史“沙盘”
时, 其“中介”
作用才是有可能的,“真理”
的展现也才有可能的,而任何单方面言说叙述,几乎都会造成遗忘甚至是刻意的遗忘。
插图(1)
查看原图
插图(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