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
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
就算是“冒称”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便一起称为“奴才天保、马人龙”
。
乾隆皇帝看到奏折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
。
于是,乾隆帝做出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
。
这个规定,目的就是不让汉臣称“奴才”
,为此,宁肯让满臣迁就汉臣也称“臣”
。
清朝皇帝何以要在奏章上做出上面这些规定呢?本来,满族统治者是一向严求汉族人与自己保持一致的。
他们强迫汉人剃头发,易衣冠,搞得血雨腥风,都是为了让汉人归化于自己,臣服于自己,但惟独不肯让汉人也与自己一样称“奴才”
。
这是为什么呢?
鲁迅先生的杂文《隔膜》里有一段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
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满洲人入关前,大体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虽然占据了中原,但奴隶制的胎记并未完全退去,“严分着主奴”
,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
即使到了晚清,满洲人内部仍保持着很浓厚的奴隶制习气。
坐观老人《清代野记》记云:“每有旗主,贫无聊赖,执贱役以糊口,或为御者,或为丧车杠夫,或为掮肩者。
若途遇其奴,高车驷马,翎顶辉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车代其役,奴则再三请安,解腰缠以贿之,求免焉。
故旗奴之富贵者,甚畏见其贫主也。”
这就叫“严分着主奴”
。
“严分着主奴”
的习惯反映到典章制度上,便是满臣奏事时要自称“奴才”
。
满臣自称“奴才”
,不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则没有满洲人传统的主奴关系,所以也就只有臣子的身份,也就不能称“奴才”
。
正因为这个原因,马人龙奏事时自称了“奴才”
,便被认为是冒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