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获得了“易服色”
的豁免权,在戏台上很奇特地保留了历史上汉族的传统服装。
稍后另一个出使北京的徐长辅道时发现了这里面的奥妙,他说,戏台上所用衣冠,都是历代中华的衣冠,这就是“礼失求诸野者”
。
而在这些使这里面,要数洪大荣对这一奇特的现象特别敏感,但潘庭筠问他“场戏有何好处?”
的时候,洪大荣心领神会,就说“不经之戏,然窃有取焉”
。
他们彼此都明白,所谓“有取”
。
就是因为人们可以在戏台上“复见汉官威仪”
。
也许这并不一定是真的友意识保留“汉官威仪”
,只是由于清帝国剃发令的百密一疏。
但是,就是指一点残存的历史遗迹,给朝鲜使者带来了对异域悲情的无限遐想,他们觉得这可能就是汉族人苦心孤诣保留的东西。
一直到道光八年(1828),一个叫朴思浩的朝鲜使者到中国来,看到戏台上演戏,还觉得这种戏台上的特别衣冠是汉人有意为之,他在《演戏记》里便猜测说,“演戏,戏也,亦关中国之沿革。
盖清初有人虑其历代衣冠之无传,设为此戏,涂人耳目云,言斯言也。
岂不成远虑哉?”
换句话说,在他们看来,这些“汉官威仪”
之中,真的寄寓汉族故国离黍之思。
是真的吗?
四、外国使节的冠服:化外的豁免
让人联想的汉族衣冠,除了出现在戏台上,还出现在外国使节身上。
明清之际中国变色,按照朝鲜人的说法,已是满目腥膻遍地蛮夷。
“礼失求诸野”
这句话,不仅常常被汉族文人想起来,也被暗中自得的朝鲜使臣放在嘴边。
外国使者团到北京来,清廷倒是对他们的服饰听之任之,因此朝鲜、琉球和安南,便照旧穿了前明的衣服,一样招摇过市。
乾隆后期出使中国的徐浩修记载,安南使者的服饰,到与朝鲜大体相同,“束发垂后,戴乌纱帽,被阔袖红袍,拖金玳瑁带,穿黑皮靴”
,这样的服饰正是“大明衣冠”
的制度。
大体同事的金正中也记载,和他们一起到北京朝觐的琉球使者,朝袍广阔,仍然是古人制度,用了黄帛为带,紧紧束腰,头上以黄色绫裁作头帕,和朝鲜的幞头差不多,“人物古雅,言语淳淳,稍无俗野之气”
。
而安南人则高髻网巾,朝袍角带,与朝鲜更接近,而且把他们的帽子叫做“文公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