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如果这些反应被看作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如果一个人足够明智,勇敢地将极度的悲伤承接下来而不是去逃避它,将这种情感发泄出来而不是去压抑它,重新调整与夺走他亲人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套真正应付悲痛的策略,从而为消除了将来可能患焦虑神经症的隐患。
但是,林德曼博士发现,一些病人总是试图去压抑自己的悲伤情感,结果,这种压抑或早或晚地引起了一些病态的反应:有些病人开始对世界充满了敌意,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还有一些人在亲人死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他们没有意识到,现在的焦虑其实和早期对悲痛的逃避有着必然性的联系。
据统计,在40个患有糜烂型结肠炎的病人中,有33个人的病因与“在失去至亲的日子里”
有关。
如果精神病理学家能够帮助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从而解除掉那些使得悲伤无法宣泄的羁绊。
患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失常的病人的病情(无论这种精神失常表现为与社会完全隔绝,还是处于被压抑的焦虑之中)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这样,他们那种病态的悲痛反应就会变得更为正常,从而为建立起应付未来生活的健康的心理机制。
正文 第六章 消除悲痛的步骤(3)
更新时间:2010…4…15 9:26:52 本章字数:1665
这位精神病学家出色的研究工作说明,在人的一生中,丧亲的痛苦经历是各种类型的焦虑神经病和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的抑郁症和精神失常都是由它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有些人强烈地压抑着自己的悲痛情感,这种压抑是他们精神紊乱的罪魁祸首。
当医生诱导这些病人去重新体验丧亲之时的悲痛,并让他们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无所顾忌地宣泄出来时(这些痛苦在亲人刚刚去世时就应该宣泄出来),病人压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灵魂也得到了净化。
当医生说服这些病人,把本应该在亲人丧礼上以及亲人死后的那一段日子中表现的痛苦和哀伤宣泄出来时,他们的病情就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这种方法对舒缓悲伤情绪有着良好的效果。
如此一来,动机心理学就能够协助宗教同人类的悲痛和忧虑作斗争了,这种悲痛和忧虑是成人们和孩子们都会遇到的。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们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在对于死亡的态度上,我们却还有很多观点要阐述。
当对悲痛所引起的病症进行治疗之时,,我们在林德曼博士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了很多明显的宗教遗迹。
心理学家的任务之一便是将正常悲痛和病态悲痛的感受区分开来并进行解释,然后,我们根据宗教体验和自己的需求去解释这些事实。
我们必须抵制那些毫无根据的推论。
整个人类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加沉着冷静,这是由他们的某些生理特质所决定的;还有一些人则极其的敏感,即使是一点小小的失望和挫折也会让其痛苦不堪,好像这些失望和挫折是生活特意安排给他们的;有些人比较细心,而有些人则特别粗心。
总之,社会上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格,人类的个性也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
进一步讲,如果说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或者是一二前途光明的青年突然离世而去,他的家人就会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但是,如果是一位年龄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社会平均寿命的老太太去世了,人们就会显得格外的冷静和沉默。
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性格各异的人在面对他人的死亡时,其情绪反应也是各异的。
有时人们不感到悲伤,有时人们感到悲伤并将其显露出来。
但这些都是由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强有力的个性所决定的。
有时候人们感觉了悲伤却将其压抑在心底,这种悲伤反过来却控制和支配了人的所有性情。
研究表明,这种情况是极其有害的,是应该采取措施去避免的。
现在,我们将开始分析一种悲痛下的体验,这种分析会确立起帮助心理获得健康的一系列原则。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他的一位至亲,这位至亲和他有着非常亲密的个人的关系,那么,这种情况给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心的极度悲伤和心理上的失衡。
他会感到再也没有人去引导他的行为了,世界也再是过去那个样子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垃圾场。
悲伤、痛苦、孤独、绝望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
在这种情形下,他是向这些痛苦的体验缴枪投降呢,还是要彻底地将其给击垮呢?
一些人认为,将悲痛情绪发泄出来会导致人的崩溃,这种观点是对人性的极大误解。
没有任何人会因为适度地去宣泄自己的情感而面临精神崩溃的危险。
相反,误解、压抑以及对人类正常感情的否定却是导致精神崩溃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性格是坚忍不拔的,是能够经受得住许多不幸和折磨的。
现代社会中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念“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男女必须要自我设防,珍爱自己,防止情感的过度迸发。
这种说法是何等的荒谬!
危害我们身心的原因并非情感的宣泄,而是当悲痛潜伏在我们内心之时,损坏和撕裂我们的灵魂之时,我们对此还视而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