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我敢说死者,是社会胁迫她致命的,请只看罗罗皂皂,是非倒置,泾渭混淆,黑白不分,因果莫辨,却号称舆论的话,居然发卖到灵前。
另有一些记者则声称他们关于阮玲玉的报道是&ldo;有闻必录&rdo;,有经官的事实为依据的&rdo;,似乎阮玲玉的死和他们毫无关系。
对此种论调,病中的鲁迅先生拍案而起,写下了《论人言可畏》一文,指出:&ldo;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rdo;
当然,也有些报纸受到阮玲玉之死的震动,对自己曾有意无意地加入过诽谤阮玲玉的黑色大合唱的行为,有一定的反省,在阮玲玉去世后,发表了一些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报道和悼念阮玲玉的文章。
更多的报纸则热衷于讨论阮玲玉为何要自杀。
于是开列出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所谓原因,有指张达民和唐季珊为凶手的,也有说是因为舆论的胁迫,也有说是虚荣心驱使的,还有说真正的刽子手,是中国不长进的影迷等等,不一而足,煞是热闹。
不能说这些说法都没有道理,但这些报纸上的讨论,大多已背离了寻找造成阮玲玉悲剧根源的初衷,有些报纸压根就从未抱有过这样的初衷,因而成了一种文字游戏,一种空论而已。
在阮玲玉自杀事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凶手角色的张达民,在阮玲玉去世后进行了令人作呕的拙劣表演。
3月8日晚,张达民正在扬子舞厅跳舞,一位熟人走过来告诉他阮玲玉已自杀身死。
张达民起初不信,当他确信此乃真事后,心中一阵发虚,因为他明白他是逃脱不了凶手的罪责的。
他急忙赶到殡仪馆,趁隙溜了进去,见到了阮玲玉的遗体。
他的大脑急速地转动起来,明日各报将此消息一登,自己必定立时成为万众唾骂之人,得设法为自己开脱。
回到家,张达民经过一夜苦思冥想,终于想明白一点,要人们不骂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相信他是爱着阮玲玉的,他所恨的只唐季珊一人而已。
第二天一早,张达民找到了与自己相熟的记者,拿出一块丝巾,指着上面的两块红斑说,这是他昨晚去殡仪馆见到阮玲玉的遗体时,用丝巾擦拭阮玲玉嘴边的鲜血,他要将此丝巾永久保存,以志纪念。
说完,将丝巾系在了颈上。
他在见到另外一位记者时,更大言不惭地说道:
&ldo;余刻下所受之刺激及精神之痛苦,实甚于死者百倍。
方寸间,乱不堪言,实无精神,能与君作长谈,惟一言以蔽之,愧恨自己缺乏金钱,以及交友不慎,以致美满家庭,有如今日之结局,若《啼笑姻缘》中之沈凤喜与樊家树之结果,事实俱在,夫复何言,惟有由社会民众加以公评耳。
&rdo;
张达民竟能说出他的&ldo;痛苦&rdo;&ldo;甚于死者百倍&rdo;这样的话,并以张恨水先生的名作《啼笑姻缘》中的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青年学生樊家树自比,其无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其故作姿态,令人作呕。
阮玲玉的死讯公布后,特别是阮玲玉的遗书发表后,张达民果然受到了多方谴责。
张达民读了报上所载阮玲玉遗书的全文,阮玲玉死前对他的怨恨,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但阮玲玉在遗书中所言&ldo;张达民,我看你怎样逃得过这个舆论&rdo;,未免把张达民想得太好了一点,早已没了廉耻的他,哪里还在乎舆论的谴责。
不仅如此,当有记者问他对阮玲玉的遗书有何看法时,他竟能振振有词:
&ldo;(遗书)已见报载,惟详细查其字迹,与阮之笔迹不对,但尚不能确定,但余对于此事,决心追究,决不使犯法者逍遥法外。
&rdo;
当然,阮玲玉的葬礼他是不敢参加的,他声称他是不愿徒增悲痛才不去的。
数日后,他又忸怩作态,来到阮玲玉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