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没有那么多工兵,没有那么多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和建筑材料,怎么办?
用历来习惯的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都动手,凿开街道,掀起地板,往下挖,再在地下互相连通。
洞壁所需的砖,也由大家分头烧制。
整整几年,上海很少有路走得通,很少有街不淌泥,很少有楼不亮底,全是在干这个事。
说是男女老少都动手,其实还有一块很大的例外,那就是&ldo;文革&rdo;的各级领导和运动主力,都可以不参加。
因此,在各所高校经常可以看到的景象是:身体瘦弱的教师们浑身泥水地在壕沟下不停挖掘,年轻力壮的工宣队员却衣冠楚楚地叼着香烟在上面&ldo;观察&rdo;。
我们挖掘的地点是在巨鹿路、常熟路口,稍稍熟悉上海的人都会明白,这是什么地段。
一栋栋花园洋房安静地排列在梧桐树阴里,每家花园都很大,推开花园铁门,便是清寂的巨鹿路。
巨鹿路不行驶公共汽车和电车,只有极少的小汽车进出,几乎没有行人。
偶尔走进去,都要认真收拾心境。
走完花园洋房群,向东就是上海著名的新式里弄锦华里,也全是富贵宅第,我高中时候的同学张敏智就住在那里。
穿过一条富民路,巨鹿路依然华屋相连,直到现在已经被工人造反派占领的作家协会。
我们眼前的两栋花园洋房,已经没有主人。
其中一栋的门廊墙根堆着几本书,都是英文的,我随手拿起一本翻看,是一个英国旅行家写的非洲游记。
我很想知道这房子的主人是谁,现在到哪里去了。
只见花园东侧辅楼上有一个关闭的窗户,窗户定时打开,总会伸出一个中年人的头。
头发纷乱,穿着睡衣,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很长时间都是如此,好像是个精神病患者。
鹤嘴锄已经撬碎洋房前的花岗石路面,我手上的铁锹也开始挥动。
但刚挥了几下,身边的唐乃祥、顾泽民同学停住了,很内行地对我说,我们这么挖下去,会把洋房两道受力墙的墙根掏空,房子就没救了。
我前后看了看说,其实可以稍稍改动一下防空洞的走向。
于是我们三人就回复到在农场开垦时的习惯,认真谋划起来。
突然,我脚后跟被谁踢了一脚,耳边传来恶狠狠的声音:&ldo;只会偷懒,还不快干!&rdo;
我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黑布中山装的男人,五十多岁,踢完我之后正准备踢唐乃祥。
&ldo;为什么踢人?&rdo;我放下铁锹,上前一步。
&ldo;我踢啦,怎么着?&rdo;他睁大眼睛盯着我,用的是一口京腔。
更惊人的是,他跨出半个马步,摆出了一副准备大打一架的功架,功架有姿有势,好像不是寻常之辈。
这让我犹豫了,倒不是怕他打。
自从&ldo;文革&rdo;开始以来,我很少看到五十多岁的老头那么嚣张。
造反派都很年轻,年长一点的至多获得一个&ldo;反戈一击&rdo;的权利,大多小心谨慎。
工宣队里有年纪大一点的工人,但他们只会说上海方言,即便勉强来几句普通话,也说不出这一口京腔。
当然,更奇怪的是那副功架。
他究竟是谁?
正在这时,那位给我们布置了任务的工宣队员不知从哪里蹿了过来。
一把将他拉走了,边走边大声地向我们嚷嚷:&ldo;你们闹什么?这是我们工宣队的钱师傅!&rdo;
后来知道,这个钱师傅的出现,还有重大背景。
原来,随着工人进驻大学和文化单位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想在专业问题上对知识分子进行统治的欲望也越来越迫切。
他们发现,光说政治,不说文化,还是管不住知识分子。
这个问题,在作家协会那里似乎已经解决了,因为工人造反派里有一批&ldo;工人作家&rdo;,作家治作家,胡万春治巴金,似乎治得住。
但在戏剧学院不行,也派来过几个在工厂里喜欢唱歌、跳舞的年轻女工,以为有了一点&ldo;专业&rdo;,只是她们一见表演系那些英俊的男生眼睛都直了,颇失工人阶级的脸面,很快调了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