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在悲华经里说:&lso;为什么叫娑婆呢?是这里的众生忍受贪、嗔、痴三毒及诸种烦恼,所以名为忍土,亦名为杂会,是九种有情众生所处的地方。
&rso;&rdo;
非常清楚的解释了众生安于恶事,忍于恶事,也就是安于世界的缺憾,这段经文明白表示了我们娑婆众生的特质,与菩萨是不同的。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菩萨分成十地,对于初地菩萨,有的说是&ldo;欢喜地&rdo;,有的说是&ldo;堪忍地&rdo;。
欢喜地者也,是菩萨与众生一样受诸苦恼,但能以欢喜的智慧来转化之;堪忍地者也,是上持佛法,下荷众生,于生死之间俱能自在的意思。
这里面有更深的含意,是菩萨在娑婆里能感知到万物无不是法,自无始劫来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花开花谢都是在说生灭的法,体会到世界与出世的两种智慧。
华严经说,佛示现千百亿种声音,为众生演说妙法,意即对法的体悟不一定在道场里面,就在这有缺陷的世界,处处都是妙法妙智慧。
民初的禅宗高僧虚云和尚,由于沸水烫手,茶杯落地一声破碎,他抬起头来看到墙外山河大地一片光明,顿悟了山河大地也像茶杯一样,因此大悟说出一首偈:&ldo;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rdo;
打碎的杯子,烫伤的手,对菩萨是堪忍,因为他在里面得悟甚深之法,心生欢喜。
可是对一般人来说,一生何止打破千百个杯子?何止烫过千百次手?他只是痛苦的忍受,只记得下次要小心,所以菩萨的堪忍与众生的堪忍是大有不同的,菩萨悟到&ldo;山河大地是如来&rdo;,众生则山河是山河,如来是如来,杯子是打碎的杯子。
山河大地都在说法,烦恼无明也在说法,此菩萨所以能忍受娑婆。
众生是娑婆的缩影
众生又完全不同了。
众生也不是我们一般所认识的凡有生命都是众生之义,在佛教里,众生有三种含意:一、众人共生之义;二、众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众生;三、经众多之生死,故名众生。
我们说&ldo;众生都有佛性&rdo;,佛性就是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ldo;不变&rdo;和&ldo;随缘&rdo;两种意思,其随缘故为众生,其不变是为法身,所以众生都带有菩萨的本质,只因悟迷而至升沉,佛经里说&ldo;一念迷,即是众生;一念觉,即是佛&rdo;就是这个道理。
众生所以一再轮转于娑婆,除了业力因果所感,另一层重要的意义是众生不能醒觉于苦,不知道除了娑婆有更好的世界。
可是,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每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娑婆世界,这是&ldo;从人名土&rdo;真正的意义,众生的个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地水火风正是娑婆组成的元素。
所以,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娑婆世界的缩影,一个娑婆世界则是一个众生的放大。
众生是具体而微的娑婆呀!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憾,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父母、夫妻、兄弟、姊妹、朋友等等有亲密关系的人,只是我们都在互相的调整、互相的忍受,并且以情爱来相互弥补,以至于我们虽体会到种种的苦,却忍受着不至于厌离。
有时候,我们甚至忍受着自己。
这样看来,我们本身不就是一块&ldo;忍土&rdo;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