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概念本身,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方式,事情的另一极则是艺术对世界的把握。
一旦画家遇到了感知世界的临界点,就一定会破除掉这些既定的概念,以绘画方式直接回到事物本身的腹地。
但是他在表达的时候,还常会用到那些既定的概念。
这是在艺术哲学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潘公凯:本质也好、本体也好、真理也好,画家总是乱用概念的,没有办法像哲学家那样逻辑精准地思考问题。
反正塞尚自己认为自己想明白了,这其实是一种感性的明白,不是逻辑理性的理解。
他脑子里客观世界的那个“真实”
,并不是真正客观的,实际上是他的主观认知对客体世界的一种梳理和秩序化,他把这种梳理和主观的秩序化理解摁到客体世界上去。
当然,在艺术家的圈子中,客体世界的真实或真理究竟是看出来的,还是艺术家主观摁上去的,这一区别对艺术家来说是很难分辨的一件事。
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意愿一般比较强大,而且他们并不自觉到这一点,从他们的感性经验中,他们宁可相信那个梳理出来的真实或真理,真就是他们从客体上看出来的,或者是研究出来的。
但这一件事情的发生,不管是看出来的,还是摁上去的,这个实践的过程和创作成果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
塞尚自己认为,他是从事物里面看出来的,而从艺术哲学的专业角度来研究,实际上是塞尚一遍一遍地观察圣·维克多山,同时又在大脑里一遍一遍地建构圣·维克多山的主观模型,并且一遍一遍地将眼见为实的表象与理解所得的主观模型进行比对和匹配,直到他认为找到了比较匹配的关系为止。
这个绘画心理过程,本质上就是梳理、理解、建构好了模型以后再摁到客体表象上去的。
实际上单靠“看”
是看不出来的。
或者说,只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出来呢?往往只有大脑神经有点毛病的时候才能看出来。
为什么?只有神经有毛病(大脑神经系统的认知回路有些特殊或偏执)的人,才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结构,而坚决地忽视或排斥另一部分结构。
所以这个艺术家的“看法”
,就跟客观表象距离越来越大,越有毛病距离就越大。
圣·维克多山,出版社供图。
渠敬东:跟统一的客观距离越大,或是跟日常观看的被标准化了的客观距离越大,就越获得了意义。
再准确地说,只有反常的“观看”
,才能看到事物本身的真理。
记得福柯说到阿尔托的时候,就是这样讲的。
他在《疯癫与文明》中引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中的说法:“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志健全”
,说理性与疯癫的关系,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向度。
潘公凯:对。
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认知能力的个体特色或偏执,往往会成为一个艺术家风格独特性或获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又往往会被看成艺术家的天赋才能。
孙向晨:没错。
其实潘老师的意思是,整个现代艺术,在由塞尚奠定的这个新的系统中,所谓的“反常者”
变成了最核心的方式。
艺术的发现和创造即在于此,“反常者”
就是对于之前“规范”
的突破,“反常者”
才能揭示出人的存在中最深层的、被遮蔽的“真”
。
在这个意义上,弗洛伊德的学说确实影响深远,夏皮罗等学者关于塞尚所画苹果的研究也都涉及这个层面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