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除夕吃饺子是取“更年交子”
(来年交好元运)之意,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是一年交好运。
初一早上,韵清蒸了一大锅饺子,都没够吃,又热上了粘豆包,馒头……
吃过早饭,小梦妍穿上自己的新花棉袄,子丰,子强穿上自己的“绿军装”
神气得不得了,子桉,子勋穿上自己的学生装也帅气得不行,只有迎迎穿的是韵清妈妈旧衣改装缝制的,虽然没哥哥们,妹妹的衣服新,心里有点小失落,但还是很喜欢韵清妈妈给做改制的衣服,因为衣服有妈妈的爱,有妈妈的温度……
孩子们穿上新衣时,发现每人衣兜里都有个个小红纸包,打开一看惊喜的发现是一角的“压岁钱”
。
梦妍高兴的说:“哇,这下我能买四支铅笔了!”
展羽家的孩子们各个的穿戴整齐后,先去张大娘家拜年。
拜年时,男人或男孩子给长辈拜年要磕头,女人或女孩子给长辈拜年要行点头礼。
“张大娘,过年好!
祝张大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小梦妍在哥哥们行磕头礼,姐姐行点头礼后,也走上前给张大娘一边行点头礼一边说拜年的话。
“小梦妍今天穿得好漂亮啊!
来,大娘给糖吃。”
张大娘边把糖块放到小梦妍的手里边说。
小梦妍上前接过糖说:“谢谢大娘!”
张大娘给每个拜年的孩子一人一把糖块,一人给个装着“压岁钱”
的红纸包,孩子们接过红包和糖道了谢后,把糖块揣到衣兜里。
走到无人处偷偷数自己得到了几块糖和红包里的几分钱。
接着又兴高采烈的去下一家去拜年了。
孩子们如此,乐此不疲的一家挨一家拜年。
回到家时,一个个的小衣兜都揣得鼓鼓的,每人分别把自己在给各家长辈拜年时得到的糖块,花生,柿子……和红包里的“压岁钱”
,都拿出来一堆堆的,每人认真数着自己的拜年成果,看谁的拜年收获最多,比完后,都舍不得吃,找块红纸或手绢包好放起来,等到那天特别感觉馋了的时候,再拿吧出来,吃一块……红包里的“压岁钱”
大多是几分钱,只有宋二姑给的红包是一角钱。
拜年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已久。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个叫“年”
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残食人类,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相互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秦汉以后,拜年的习俗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到宋代,拜年不仅是民间普通百姓祝贺新年、交流思想,增强家族团结的一种形式,也是上层社会联络感情,扩大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陆容(明朝)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正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
拜年一词由此得来。
而拜年习俗也是从明朝京都开始流行的,然后延续至今。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写过北宋汴京人过年时的情景:“正月初一年节,开封府放关捕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
南宋文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据宋代文人周辉的《清波杂志》记载,当时的士大夫为了拜年时节省时间,那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朋友就不用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给对方送去一份“拜年贴”
,这跟现在的“贺年片”
有些相似。
当时的“拜年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