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刘备后来能成为三鼎足之一,不是天命,亦非偶然。
但是眼下的刘备,还表现出另一项非常宝贵的个人品质,就是能够认真反省自己,总结失败受挫的原因和教训,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不能自拔。
自从那一日痛洒英雄泪之后,刘备即闭门静思今后自振之计。
他把自己和曹操、袁绍、刘表这些有所成就的人物相比,发觉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始终缺乏一个能够提供思想指导和谋略设计的智囊团。
他人是有文有武,相得益彰,而自己是有武无文,形同独足。
不错,自己手下也有糜竺、孙乾等幕僚,但是这些人只能作具体的文职工作,在思想、见识、谋略方面还不如自己高明。
由于没有像张良、萧何之类的得力谋臣,大至创业方针,小至对敌战术,都只有用缺牙老人咬虱子之法‐‐靠碰运气。
这种办法,小打小闹还可以应付,要想建大功,立伟业,那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只有失败的结果等着自己。
因此,若想自振自强,首要的急务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智囊团,特别是要寻找一位如商汤之伊尹、文王之姜尚那样称职的辅佐。
于是,刘备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在荆襄一带访求贤才智士。
这一访才使他明白:荆襄真是名副其实的藏龙卧虎之地。
当时荆襄的济济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地的土著,另一类是避乱南来的中原人士。
在本地的土著人士之中,一部分已经被刘表所网罗,诸如南阳的宋忠、李严、刘望之和向朗,武陵的潘濬,零陵的刘巴、襄阳的庞统即然。
他们虽在荆州政府任职,却未受到刘表的真正重用,即使是有&ldo;南州士之冠冕&rdo;美誉的庞统也是如此。
至于客居荆襄的中原人士,绝大多数都还是自由之身,未曾领取刘表发放的聘书和俸禄。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这些人士到荆州的时间不长,名声还没有显扬开来。
二是因为他们多半抱着&ldo;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rdo;的谨慎态度,认为刘表并不是值得为之&ldo;失身&rdo;的英主,所以宁愿&ldo;啸傲山林&rdo;、&ldo;躬耕陇亩&rdo;,也不愿在刘表麾下奔走效劳。
在这批寄寓之士当中,年辈较长的是豫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的司马徽,以下同辈之人,则有徐州琅邪郡诸葛亮、颍川的徐庶和石韬、豫州汝南郡孟建、冀州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崔州平等人。
而有&ldo;卧龙&rdo;之称的诸葛亮,则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南)人氏。
琅邪诸葛氏是一个世代簪缨之家。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官至兖州泰山郡丞,不幸盛年而逝,留下子嗣三人。
长子诸葛瑾,后来避乱江东,成为孙权手下的大臣。
次子诸葛亮和少子诸葛均,未成年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诸葛玄出任扬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太守,带着两个侄儿到豫章赴任,从此诸葛亮就离开故乡,再未回去。
在他十余岁时,诸葛玄的太守职位由他人替代,生活出现困难,加之北方群雄大战方酣,老家也回不去,诸葛玄只好携带侄儿到荆州去投奔故旧刘表。
在刘表的接济之下,诸葛玄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处名叫隆中(今湖北襄阳市西)的地方安家居住下来。
不久,诸葛玄劳累成疾,瞑目长逝,未成年的诸葛亮兄弟相依为命,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