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赵胜倒表示同意赵王的主张。
这样,赵王下了决心,答应了冯平的要求,赵国取得了上党。
可祸害随即到来:进攻上党的秦军移军赵境,索要上党。
赵国不允,两军集于长平。
就是说,上党事件成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线。
由于赵国乘人之危抢走了韩国的土地,当赵军和秦军对峙于长平之时,长平虽就在韩国的家门口,但赵国却休想从韩国那里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当初,廉颇是赵军主帅,两军对峙不久,赵国君臣中间又出现了&ldo;攻&rdo;还是&ldo;守&rdo;的争论。
这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后,廉颇被撤,赵括取代了廉颇,&ldo;攻&rdo;也就取代了&ldo;守&rdo;。
而那次攻守之争,平原君赵胜是站在廉颇一边的。
赵国得不到邻国特别是韩国的支援,尤其是战略决策的错误,赵军大败。
两次事实都证明,廉颇是对的。
后来,廉颇复位,燕国乘人之危攻打赵国,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廉颇打退了燕国的进攻,大大鼓舞了赵国国人的士气。
后来秦军围邯郸,又是廉颇领兵苦守,外边请来了救兵,邯郸之围才得解。
这一切,赵王是很难忘怀的。
问题是,人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
现在,赵国的元气刚刚恢复,赵王又要折腾了。
也可能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结怨深重的缘故,昔日,你叫勾践忘掉会稽之耻那是不可能的,而如今,你让赵王忘掉长平那四十万男儿的死也是困难的。
复仇的烈火一直在赵王的胸中燃烧着。
楚太子亲自到了邯郸,韩国的使者来了,魏国的使者来了。
使节们慷慨陈辞、义愤填膺,表示不捣毁咸阳誓不罢兵。
人家并没有长平之恨尚且如此,我赵国,四十万儿郎惨死于豺狼之手,该出头的时候却当缩脖乌龟,岂不被天下笑掉大牙!
打!
那天,赵王大泪泼天地又向廉颇讲了自己的想法。
所谓&ldo;君忧臣劳,君辱臣死&rdo;,看到赵王如此,廉颇不由得不为之心动,也老泪纵横,表示,只要赵王认为应该干的,他廉颇将拼出老命,在所不辞。
但是,廉颇过后一想便后悔不迭。
军之事,可不是感情应该左右的东西。
战事有战事本身发展变化的轨迹。
联军攻秦也好,联军抗秦也好,只有极少数是成功了,而成功是有条件的。
这次所谓的四国联军攻秦,并没有任何成功的条件,相反,必败的条件倒十分充足。
第一、这次联合攻秦,楚国最为积极,而极力要促成的,是楚太子。
联军一旦组成,楚国便为盟主,楚太子必为统帅。
这楚太子是赵括那样的人物,纸上谈兵,而且孤高傲物。
这样便注定联军难胜。
第二、魏国和韩国各有打算,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年前,两国在边界上刚刚发生摩擦,先是魏国占了韩国两个城池,随后,韩国反攻,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夺得魏国三个城邑。
拉锯战旷日持久,两国难分上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出面调停,魏、韩两国停战和好。
随后,楚国提出联合攻秦,魏国最先答应,韩国本不愿意,但也不想就此问题得罪楚国,便也同意了。
韩国也派出使节到了邯郸,但其本意未必是劝说赵国加入联军。
最后,如果联军组成了,他们,魏国也好,韩国也好,由于彼此的矛盾和戒心,都不会派出多少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