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们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精神的巨大震颤的。
同样的生存景象在《站在无人的风口》这篇小说中也有很好的表现,老尼姑谜一般的一生其实正是浸泡在一段无法诉说的辛酸往事里。
作为“一个靠回忆活着的人”
,她与两套玫瑰外衣的窃窃私语正是她悲剧人生的形象写照。
本质上,她并未能进行一次走向“神”
的真正对话,而是在她的“漫无边际的心灵黑夜”
里演绎了“世界的悲剧性结构”
并“在永久的沙漠里终于被干旱与酷热变得枯萎”
了。
其次,陈染小说对于神性精神话语的祈求还表现在主人公总是坚守沉默并以写作和文字对存在与虚无本身的发问。
陈染笔下的人物通常都是作家、诗人或文字工作者,他们往往能在无人对话的境遇中以文字的方式与自己对话、与存在对话、与虚无对话。
陈染热衷于对于冥想、梦境、幻象等等的书写而这正是虚构神性对话者的一种特殊的想象方式。
《潜性逸事》中雨子就自认“热爱文字是她的性情与思维使然”
,并在梦境和预言般的心灵氛围中把自我的生存之痛演绎得尽态极妍。
《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黛二的一方面“记录她所看到的行为怪异者与精神混乱者的言行”
,一方面也在这种梦游般的写作中与文字本身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
《饥饿的口袋》中的剧作家麦弋女士更是把现实的生存和电脑文字对应、混淆为一体,在她与电脑的对话里真实与虚构已经泯灭、生命的荒诞和生存的沉重都只是在幻象里浮沉。
而《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则更通过主人公与照片上的情人的幻觉对话,以及现实中与钢琴师的无从对话,把现代人寻求神性对话者的幻灭之痛渲染、刻画得入木三分。
陈染昭示我们:现代人既然失去了现实的对话者,那么他也就不可能找到精神上的真正对话者,无法言说的“失语状态”
将是现代人的一种宿命。
而一旦人的生存与语言脱离了,那么重返语言之途就更是充满了悲剧性。
在此意义上,上文所说的陈染小说主人公向往“幽僻之所”
的“尼姑庵情结”
也同样是与他们的失语之痛互为因果、互为阐释的。
在对陈染小说中的生存之痛做了如上分析之后,我觉得对陈染小说进行一种总体概括似乎是迫在眉睫的。
因为,作为当代中国文坛一个风格独特的写作者,陈染的小说形态无疑具有多种形态和多种言说可能性。
在陈染的艺术世界里,对于“存在”
的追问是她小说的总主题,对存在的遮蔽状态的表现与书写是她的基本艺术视角,对于女性孤独者变态的生存心理和人格形象的塑造是她对当代文学的特殊贡献。
本文对其小说“生存之痛”
的分析与阐释只不过涉及了陈染全部艺术世界的一个极微小的层面,它还远远不能构成对陈染的完整阐释,但我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发表于《小说评论》1996年3期
第三章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1)
———毕飞宇论
一
在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中,毕飞宇虽然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尝试和探索,但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总体风格却基本上是统一的,那就是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真实与梦幻的高度谐和与交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