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是一些很现实的考虑。
记者:比方说?
易中天:比方说那个时候,我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我们调了一次工资。
我就发现人家的工资怎么比我多啊。
后来领导告诉我,因为他有大学的学历,你是高中学历,哪怕你的课比他上的好,你的钱也比他拿的少。
我才知道学历还这么有用,那咱们也弄一个吧。
记者:很现实的一个选择。
易中天:非常现实,哪有什么理想。
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大家说那你去考吧,我说那不能去,因为我正在教毕业班,教高三的语文,我的学生就要去参加高考,然后我跟他一起下考场倒也没有多丢人。
但是万一如果他考上了我没考上,人就丢大了。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越过这一级,直接报考研究生。
所以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时候我就去考研究生。
解说:在上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易中天留校任教,在这期间,易中天读到了两本书,一本是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另一本是历史学者黄仁宇的历史专著《万历十五年》。
这两本书不同于传统学术著作的术引起了易中天强烈的震撼。
易中天:当时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学术著作是这样写?
记者:你以前接受的教育,你以前的理解是什么?
易中天:就是好像论文有一种论文体嘛,专著有一种专著体嘛,它是一种文体嘛。
所以我看到《美的历程》和《万历十五年》以后,非常震撼,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好看吗?好看。
那么我读下去了吗?读下去了。
读下去以后受到他们的启发和影响了吗?受到了。
然后我就接着问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呢?
记者:所以你也开始改变。
易中天:为什么不呢?然后我就开始准备改变。
记者:但是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对一个学者来说,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易中天:对,所以后来我曾经也学着李哲厚先生或者黄仁宇先生的这种写法,写了一篇论文,送到一个刊物的主编,在上面批了一行字,这是论文还是散文。
退回来了,退稿。
解说:大学是一个讲究专著和职称的地方,在武汉大学,易中天工作接近十年,也只是一个讲师,到离开武汉大学前才评上副教授,分配的房子只有十平米,教学经费更是非常紧张。
易中天承受着那时候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承受的压力。
记者:那考虑这些问题上会觉得做学术是一种凄凉。
易中天:感到做学术的凄凉是曾经有过的,时间是在1984年底,或者是1985年初,我的一位师兄,就是和我同届同班,因为他年龄比我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