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那么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说实在的,这个三国史啊,真是非常难研究。
我们前面讲过了,光是马谡一个下场,同一个人陈寿,同一本书《三国志》,三种说法,你说哪个是真的?这种时候,权力交替的时候,新接权的人他完全可以做手脚。
而且三国你知道,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就没有国家档案馆的。
那你不能像研究现代史一样,国家档案馆,七十年后解密,你把当时的秘密文件拿来看一下,真相大白了,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假传丞相遗命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赞成《三国演义》的说法说诸葛亮下这道命令是料定魏延要谋反,你这是冤枉了魏延;赞成《三国志&iddot;魏延传》的说法承认诸葛亮下了这道命令,我们又得批判诸葛亮;如果赞成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的说法说《魏延传》的说法不是历史真相,我们要否定陈寿。
请大家想想该怎么办呢?难道就没有可以讲得通的、谁也不冤枉的第四种说法吗?关于第四种说法,请看下集‐‐以攻为守。
第四十一集以攻为守
北伐是诸葛亮最后岁月的重要事业之一,魏延则是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将之一,而且魏严是坚决主张北伐,坚决主张消灭曹魏的。
然而诸葛亮在临终前却没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给魏延,是诸葛亮不信任他,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在上一集讲到魏延谋反一案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一种是张作耀先生说的,诸葛亮就是要逼反魏延;第三种说法就是杨仪等人假传丞相遗命。
然而这些说法要么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要么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因此魏延一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把视线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在诸葛亮遗命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ldo;以攻为守&rdo;。
易中天:
魏延这个案子里面有一个疑点,就是诸葛亮病逝前召开的这个榻前会议,为什么要做出那样一个决定‐‐什么决定呢?&ldo;令延断后,姜维次之。
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rdo;就是魏延如果不听命令的话,不肯断后的话,部队自己出发,不要管魏延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定?
历史上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说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千万别把《三国演义》当历史。
第二个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冬先生他们的说法,说诸葛亮就没有下这个命令,这是杨仪等人假传丞相遗命。
反正死无对证,口谕嘛,又没有录音,又没有录像,又没有字条嘛,说不清楚。
但是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可是没有证据啊,你还是推理,还是猜测。
也就是说历史学家也是要猜测的,只要你的猜测符合逻辑,至少就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嘛。
但是陈寿也是良史,那陈寿记录在案的事情轻易地推翻,这个里面还是有些问题。
那么我们剩下的就只有第三种选择了,就是诸葛亮确实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为什么呢?张作耀先生《刘备传》的解释是,诸葛亮和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
那么这个说法有证据吗?有。
证据在哪里呢?《三国志&iddot;魏延传》。
《魏延传》的说法是,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都提出一个建议,要求分兵,要求自己带一万人走另一条路,然后和诸葛亮在潼关会师,如韩信故事,就像韩信当年一样。
韩信帮刘邦打天下,就是刘邦带一支部队,韩信带一支部队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