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作为文化人精神偶像的很多啊,文天祥他也是精神偶像,岳飞也是精神偶像,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什么惟独诸葛亮在中国读书人、文化人、知识分子,在人民群众当中他那个地位那么崇高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三顾茅庐,就是其他的不管岳飞、文天祥也好都不是皇上三请四请请出来的,就诸葛亮一个人请了三回。
而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他有一个矛盾心理,就是一方面他很想出来做事情,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他这一肚子满腹的经纶,一肚子的学问,一身的本事,他有一个地方使啊,他要使用出来,他只有找一个好老板,因为他自己做不了老板;但是另一个方面他又清高,他的心理又很脆弱,他受不得打击,受不了冷遇,不愿意自己腆着脸找上门去让人家踢出来,最好是所有的老板所有的皇帝都是恭恭敬敬上门去请他出来,而这样的例子只有这一个。
那么罗贯中作为这样的一个读书人,这样一个文化人,他摆出这个事情他能不大做文章吗?他肯定要大写特写,这个我猜测可能就是《三国演义》这个&ldo;三顾茅庐&rdo;它背后的这样一种心理。
那么不管怎么说,&ldo;三顾茅庐&rdo;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是刘备先找诸葛亮,还是诸葛亮先找刘备,是见了三次谈了三次,还是去了三次谈了一次,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谈了什么。
如果说他们真的是谈了三次,我们就无法知道它的全部内容,我们只知道一个结论性的意见,那就是隆中对,在&ldo;隆中对&rdo;里面诸葛亮的政治天才表现得淋漓尽致,&ldo;隆中对&rdo;也成为中国古代一篇有名的对策。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七年以前,也就是建安五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向孙权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这个人也和诸葛亮一样主张&ldo;先三分、后一统&rdo;,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隆中对策。
第十七集隆中对策
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同时,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有人认为,诸葛亮的&ldo;隆中对&rdo;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且之前就有人做过类似的战略分析。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篇作品呢?《易中天品三国》之&ldo;隆中对策&rdo;将为您讲述。
上一集讲到,刘备思贤若渴,真诚地来请诸葛亮,于是三顾茅庐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而他们在糙庐中的对话,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隆中对》。
从古至今,学者们大多对《隆中对》中的精辟见解表示非常推崇。
可有人说,&ldo;隆中对&rdo;就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求职书,未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
那么诸葛亮究竟想在&ldo;隆中对&rdo;中表达什么呢?&ldo;隆中对&rdo;打动刘备的究竟是哪一点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分析隆中对策的奥妙之处,请看:《易中天品三国》之&ldo;隆中对策&rdo;。
易中天:
这一集我们讲《隆中对》,什么是&ldo;隆中对&rdo;呢?所谓&ldo;隆中对&rdo;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的一次密谈,《三国志》说得很清楚:&ldo;因屏人曰&rdo;,也就是把其他的闲杂人等,甚至我估计连关羽、张飞都离开了那个密室,只有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谈,刘备就提了一个问题,刘备说:
&ldo;汉室倾颓,jian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rdo;
这是刘备的提问,这段话历来不太被人注意,认为这不过是一番套话,一个帽子,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一样,穿鞋戴帽,要有一个起头。
其实这段话是有意义的,就说开头这十二个字:&ldo;汉室倾颓,jian臣窃命,主上蒙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