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周嘉是个人才啊!”
杨延寿读过周嘉的《周氏请迁长陵书》之后,叹息着说道。
果然是家学渊源,汝南周氏底蕴十足。
周嘉的上书写得情真意切,一看就让人觉得周氏很明事理。
虽然上书中表达的不过是愿为朝廷分忧,愿为陛下效力的意思,但同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就是让人信服,让人觉得有水平、有高度。
袁昌笑道:“周嘉这封上书写得精彩,不过下吏看了有一个感觉,这封上书不只是写给太守看的。”
“哦?那是给谁看的?”
杨延寿看了他一眼。
“这个语气,这个句式,足可供陛下一览,也可供天下人一观。”
“哈哈!”
杨延寿笑了,“周氏吃了这么大的亏,却这般高姿态,奢望有所回报亦是应当的。
我正要将此书上达天听,请陛下一观。”
这样做自然为周氏刷了名望,对于杨延寿来说也是好事,在他的治下出现了这样的高贤大德之家,说明汝南郡的德治很成功,他这个太守当然功不可没,这也是他杨延寿的政绩。
这就好像是周氏与杨延寿心照不宣的一项合作,这项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两个月后齐氏、周氏迁徙,在他们迁走之前,还是汝南郡治下之民,我欲举周嘉为孝廉,以嘉奖周氏的识大体。”
孝廉是汉代官吏晋升的正途,相当于宋朝时的“东华门外唱名者”
,对于被举者本人和其家族来说是极光荣的事。
“察举制”
用于官吏选拔,察是平时的考察,举是推举,意思是要地方长官在自己的辖区之内随时考察,定时推举贤才。
这项制度的渊源要追至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下诏求贤,要求郡国推荐贤才。
到了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基本完备,确定了各项制度和相关科目,使之成为一种选才的统一标准,也有了确定的考试办法。
被举的孝廉在郡国举荐之后,到朝廷要通过考试,之后一般入朝为郎官,有近距离接触皇帝的机会,前程远大,升迁很快,因此很被看重。
汉武帝时要求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见这个名额十分金贵,对于汝南这种名门如云的大郡来说,就是七大姓子弟也要排队等候,不知道哪一年才能轮得上一个孝廉名额。
刘钰定天下之后,为了宠络关东士人,除了每年选拔官吏的“岁科”
之外,又开了“特科”
,令各郡国再举孝廉各一人。
杨延寿要把这个特科的孝廉给周嘉,袁昌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他和周嘉年纪相仿,都精通儒家经典,于俗务上也都很能干,是太守手下最得力的两个人。
如今周嘉在他之前举了孝廉,在仕途上比他领先了一步。
“周氏这般表现,这个孝廉实至名归。”
杨延寿忽地伸手拍了拍袁昌的肩膀,说道:“子义,你的才干不在周嘉之下,前途也将不逊于他,努力!”
袁昌暗暗在心里腹谤杨延寿滑头,只给他隐隐的希望,却没有明确的承诺,表面上却诚惶诚恐,起身施礼道:“下吏能为太守效力,不负太守的信任,便已心满意足,怎么敢奢望别的呢?”
汝南郡的迁徙名额定了下来,两个月后,齐氏和周氏便要迁徙长陵。
可只过了半个月,齐太公就死了。
齐太公今年七十一岁,在那个年代属于高寿者。
这次迁徙之事,让他一股火出不去,直接病倒了,病中一直在骂穆氏无信,明明说好了不互相推举,还是拉了齐氏来挡灾。
齐氏的田宅产业甚多,却要在两个月内处理完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定是要压价处理的了,可是依旧没什么买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