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陵邑制是从汉高祖刘邦时便开始实行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强干弱枝,针对的主要目标是各地的豪强大族。
制度的开始是有历史背景的。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前无古人地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开始了大一统王朝模式的尝试。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原来六国贵族的势力,秦始皇将天下豪富迁徙到咸阳,试图掘掉他们原有的根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视居住。
可惜秦朝统一的时间太短,二世而亡,大一统思想的实践期太过短暂,并没有深入人心。
当时的人更多地将这当成一种失败的尝试,认为以中央集权的方式管理这么广大的疆域是不可能的。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采取的依旧是分封制,他自称西楚霸王,相当于当初的周天子的地位。
如果不是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胜出,重新开始大一统王朝的尝试,中国历史大概要重新走回到老路上去。
刘邦统一天下后,面临着和当年的秦始皇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削弱地方势力,将权力集中到中央。
刘邦采取的是和秦始皇相似的措施,那就是迁徙关东豪族到自己的统治中心关中地区,充实关中人口,增加关中的财富,增强关中的总体实力。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因为长安一带离匈奴太近,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匈奴的直接威胁,人口过少是负担不起这个任务的。
但是在汉武帝把匈奴打垮之后,这个任务便不复存在了。
这种强干弱枝的行为是以“陵邑制”
来实现的。
刘邦称帝后第二年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墓,这就是“长陵”
,是依照帝都长安建造的,与长安城隔渭水遥相对峙。
围绕长陵,刘邦设置了“长陵邑”
,将关东豪门大族迁徙到此给他守陵。
这些人大多是原来的六国贵族,他们离开了故土,失去了曾经的势力,也失去了对中央的潜在威胁。
他们唯一留下的是财富,而他们的财富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对于拉动关中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口不断充实的关中也有了更多的兵源。
汉朝历代皇帝都大修陵墓,在这些陵墓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均设邑建县,故名“五陵邑”
。
迁徙的豪族有确定的标准,比如汉武帝颁布的着名的《迁茂陵令》规定,凡是财富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长安附近的茂陵邑居住,这个标准拿到现代就是亿万富豪。
诏令是刚性的,但是为了弱化矛盾,汉武帝采取了一定的软性措施,对于这种强迁,国家会给予迁徙者一定的补偿,包括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
武帝给每户二十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同时奖励各种政治荣誉,对于巨商大贾,让他们可以脱离比较低贱的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
迁徙到关中的豪门子弟一掷千金,极尽奢华,使长安城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繁华大都会,“五陵年少”
“茂陵子弟”
也成为后世富二代的代名词。
对于迁走的豪门留下的田地,政府出资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贫民,使许多赤贫百姓得到安置,可以安心种田,国家税收也得以增长。
总而言之,陵邑制不仅削弱了各地豪门的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且由国家组织平均了社会财富,对于增强中央权力、缓和社会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行百余年的“陵邑制”
在崇尚儒学的汉元帝时期终止。
而在豪门崛起后的东汉,“陵邑制”
更是无法恢复实行,皇帝的权力也无法再达到西汉的高度。
东汉末年时,皇权越发式微,皇帝甚至堕落到要靠地方军阀来供养。
在“陵邑制”
和其他加强皇权的制度下,汉朝的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加强,在武帝时达到顶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