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如今的郑玄已近六十耳顺之年,虽然这在现代人的眼中并不算年纪太大,但已当时的医疗条件与周围环境来说已是老朽,耳顺之年的郑玄显得十分苍老,头发大多都已经花白,前心的胡须更是如此,比较几年之前收张角为徒时显得更加苍老了许多。
静静注视着一切,始终都未太说话的郑玄,突然开口说道:&ldo;角儿啊,你知道在你尚未进门前,内厅当中正在争论激辩着什么吗?&rdo;
张角神情一愣,没想到老师会突然开口这么问,他的听力也远比普通人听的远,更何况这古代木料建筑隔音效果很差,俗话说聪明人面前不说糊涂话,老师如此问自己必有其深意,便如实回答道:&ldo;方才徒儿在门外等候时,似乎听到老师与各位师长前辈在讨论儒学治国之道。
&rdo;
郑玄点了点头道:&ldo;你说的没错,我儒家有三种只是准则,一为&ldo;礼治&rdo;,二为&ldo;德治&rdo;,三为&ldo;人治&rdo;,你认为该以何为主导啊?&rdo;
这不是在考验自己嘛,张角心说老师呀老师,我这刚一来洛阳探望你,也不用给我摆下这种难题吧,刚才隐约听见你们争辩的十分激烈,自己无论说以哪种为主都会得罪在座其他大儒,别的不说,面子上必然不好看,而且听老师你这么说,似乎你也是主张其中之一为主导,自己万一要是冲撞了你拿岂不是让你丢大脸了,而且这所谓的儒家思想自己也没有太深的研究。
上座的五人二十只眼前静静的注视着自己,让张角当下把心一横,心说干脆自己怎么想怎么说,管他那么多倒不如将自己想说的治国之道全盘倒出来的干脆,想到这里张角昂首挺胸,向前迈了一步目光直视在座诸位大儒,虽然这已然有了和礼法冲撞的不敬意味,但张角却全然不在乎,直言说道:&ldo;学生自知比起诸位前辈的学识智慧犹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学生却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ldo;礼治&rdo;或&ldo;德治&rdo;还是&ldo;人治&rdo;,均非为当今天下为主导的治国之良策。
&rdo;
在场众大儒皆大惊,东汉三隐之一的阳翟名士胡昭更是抚掌大笑道:&ldo;康成兄啊,你真是收了一个不得了的徒弟啊。
&rdo;同为东汉三隐之一的水镜先生司马微眼中的光华一闪即逝依旧浅尝着夜光杯中的美酒,心中除了想着张角那惊人的言论之外,还琢磨着那句&ldo;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rdo;的妙句。
张角如此说话更让对其十分不喜的卢植面色剧变,老头子气的直呼到:&ldo;竖子,胆敢当着众师长面前胡言。
&rdo;卢植虽然刚正不阿为人正直,而儒学的治国思想那更是其命根子,在他的观念当中如今的世道之所以混乱,就是宦官与外戚轮番干政坏了&ldo;礼治&rdo;,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国家才能安定,所以自己的治国思想被自己师侄当面否定,无论是精神还是与面子上都大为不悦。
和郑玄同样主张以&ldo;德治&rdo;为主导的马日磾虽然也颇为不快,但性情向来温和的他却没有师弟卢植表现的那么过激,则是出来解围道:&ldo;师弟莫要和晚辈动怒,你岂听他把话说完。
&rdo;
不管其他人如何看自己,张角偷瞄老师郑玄一眼,发现老师依旧是那副一怒不喜的摸样,似乎并没有生气,胆气便更加十足的说道:&ldo;我大汉自高祖开国以来已历四百载,儒学自武帝始为百家之尊,&ldo;礼治&rdo;划归了各自的贵贱尊卑身份,虽然让社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却也埋下了隐患,人被明确的划分出了等级,思想也逐渐被禁锢僵化,在此教化下所产生出来的往往都是些愚忠之人,想我高祖皇帝又是何种出身,如按此等贵贱尊卑来断定人的等级,那岂不是说高祖皇帝是缺乏礼治之徒?!
&rdo;
卢植听后一时为之气节,若是反驳了,那不是说高祖起事是错的,但若不反驳,又违背了自己心中&ldo;礼治&rdo;的治国理念,只得说道:&ldo;谬论,一派胡言!
&rdo;
张角呵呵一笑继续说道:&ldo;而&ldo;德治&rdo;主张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使人心地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此法虽好但却寄托在人心向善之上,所以也不是治国之道的根本,只可以辅助宣扬教化世人,最为关键的是除非为君者有尧舜禹汤之德,否则万难做到。
&rdo;
首座上的郑玄赞同的微微点了点头,大儒马日磾也觉得自己这个师侄说的没错,这德治虽然好,但却是万难实现,更何况如今的灵帝,实在是哎,千言万语在马日磾心中化为一声长叹。
接下来便要说到&ldo;人治&rdo;了,主张这方面思想的阳翟名士胡昭与水镜先生司马微,虽然面上怡然自得好似并没设么特殊表态,但心中却依然对郑玄这个徒弟是欣赏不已,见对方要说到自己所主张的思想便立刻十分注意起来。
张角说的兴起也不啰嗦,接着说道:&ldo;至于&ldo;人治&rdo;可以说是一种贤人政治,这种政治的最大优点同时也是他最大的缺点,都是过于相信贤人的&ldo;人格魅力&rdo;巨大的影响与感召,而过度于此便形成了&ldo;有治人,无治法&rdo;的极端&ldo;人治&rdo;思想,治理偌大的一个国家,岂能将全部得失片面的寄托在人的身上,纵使出现了管仲乐毅之先贤,国家也仅是一时之兴盛,若是贤者一亡,多则数十年少则数年之间,国家便会逐步走向没落甚至消亡,所以国家兴盛存亡之道不该取决于贤者。
&rdo;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