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李炳银就&ot;更多的东西&ot;介绍说,赵瑜为写这部作品,在东北住了几个月,文中材料都是第一手的。
许多细节都有非常充分的依据。
作家就是要深入到事件当中去,不单要取得&ot;这&ot;方面的材料,&ot;那&ot;方面的材料更要取得。
这样才能做到冷静、客观。
赵瑜扎实、深入的采访活动,为这部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理性精神更使作品显得厚重深刻。
讨论会虽然是小范围的,参加的人不过七八人,但进行至此,发言愈趋热烈。
萧立军从编辑的角度,对《马家军调查》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说:这部稿子给我很大的振奋,第一是英雄人物该怎样写。
过去写英雄,很少写到英雄的灰色部分,马俊仁虽然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马俊仁及马家军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英雄。
而赵瑜这部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挖得很深,写得很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在创作上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某些作品之所以显得苍白无力,与这部作品相比,差别在于缺少对人物性格形成背景的关注。
第二,作为问题报告文学,80年代以苏晓康、贾鲁生为代表,也包括赵瑜在内,都有偏激的倾向。
这也并不奇怪,在一定时代条件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某种情绪,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而赵瑜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成熟作家的气度,真实感很强,有历史,有深度。
我个人对马家军兵变并不感兴趣,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这部作品所提供的世纪末诸色人等在新旧体制交替中,性格的相互碰撞,这是让我兴奋的。
实际上它反映了我们社会在世纪末经过改革开放20年所形成的现实状况。
第三,这部作品文学性很强。
90年代以后,有一类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越来越像社会学家的东西,不像文学家的东西。
今天我们发表《马家军调查》,其中一个意图就是要把这个路子修正过来。
我们的事业毕竟是文学事业,我们发作品,毕竟要在文学性上考虑得多一些,不能发像社会学家的调查报告或学术专著之类的东西,虽然这类作品有时也有一定的文学性。
从以上几点,我认为这部作品非常好。
当然会不会发生问题,现在很难说。
尽管这部作品这样客观地对事实进行评述,但会不会在哪一方面让某些人觉得心里不舒服,我们确实有所顾虑。
但如果因为有顾虑就不做,文学将永远没出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